春風職業培訓學校的開張儀式冷清得令人心酸。張淑芬站在嶄新的校門口,身后是粉刷一新的教學樓、整齊的實訓車間,面前卻只有十幾個圍觀的路人和兩家小媒體的記者。
"我校將開設機械加工、電氣維修、數控編程等實用課程..."張淑芬的聲音在空曠的廣場上回蕩,連她自己都能聽出其中的勉強。
儀式結束后,劉明輝翻看著報名表,臉色越來越難看:"媽,只有五個人報名...還都是沖著免費試學來的。"
張淑芬望著窗外三三兩兩走過的行人,他們偶爾向學校投來好奇的目光,但更多的是懷疑和冷漠。她知道原因——報紙上還在報道明輝廠破產的后續,而她作為"糊涂老板"的形象已經深入人心。
"會好起來的。"她拍拍兒子的肩,更像是在說服自己。
第二天一早,張淑芬帶著宣傳單來到城郊的棚戶區。這里是原明輝廠工人聚居的地方,也是她最該道歉的對象。
"職業培訓學校?"前質檢員老陳狐疑地看著宣傳單,"張董事長,您又想搞什么名堂?"
"老陳,我知道你信不過我。"張淑芬直接說道,"但請你給孩子一個機會。你兒子不是一直想學數控嗎?第一個月免費,學不會不收錢。"
老陳的妻子從屋里探出頭:"誰知道是不是又一套績效管理?變著法兒騙我們錢!"
張淑芬沒有辯解,只是從包里掏出一份合同:"所有費用明碼標價,教育局備案。如果學員畢業三個月內找不到工作,全額退款。"
老陳翻看著合同,態度稍稍軟化:"可是...學費還是不便宜..."
"可以分期,可以用舊設備抵換,也可以畢業后從工資里扣。"張淑芬早有準備,"老陳,我知道我對不起大家。這個學校,就是我的贖罪。"
或許是她的眼神太過懇切,老陳最終嘆了口氣:"我...我考慮考慮。"
一周后,老陳帶著兒子來到學校,成為第六個報名的學員。張淑芬親自帶他們參觀,詳細介紹每臺設備的用途——這些都是她用追回的部分贓款購置的,有些甚至是二手市場上淘來的原明輝廠的設備。
"這臺沖壓機..."老陳撫摸著熟悉的機器,聲音哽咽,"是廠里那臺老家伙?"
張淑芬點頭:"趙剛修好的。他說這機器雖然舊,但精度還能用十年。"
老陳的兒子小陳是個機靈的小伙子,很快就在數控機床上展現出天賦。一個月后的技能展示日,他編程加工的零件精度讓在場的幾家小企業主都嘖嘖稱奇。
"這孩子我要了!"一個五金加工廠的老板當場拍板,"月薪四千五,包吃住!"
老陳激動得熱淚盈眶,拉著張淑芬的手不住道謝。小陳的成功像一塊石頭投入平靜的湖面,漣漪迅速擴散。第二個月,報名人數增加到了二十多人。
但張淑芬知道,這還遠遠不夠。學校的運營成本高昂,僅靠零星學費難以為繼。她開始每天奔波于各家企業之間,推銷"訂單式培養"模式——企業需要什么技能,學校就培訓什么內容。
"張董事長,您就別白費力氣了。"一家機械廠的HR直言不諱,"現在誰不知道您過去那些事?誰敢用您培養的人?"
這樣的拒絕幾乎成了家常便飯。直到有一天,趙剛帶來了一個意外的消息。
"董事長!您猜誰回國了?外資企業EMC的中國區總裁林總!他聽說了咱們學校的事,想約您談談!"
張淑芬手中的茶杯差點掉在地上。林總曾是明輝廠的大客戶,后來因為質量不穩定而終止合作。工廠倒閉前,還欠著EMC一百多萬貨款。
"他...他不是來追債的吧?"劉明輝緊張地問。
趙剛笑著搖頭:"恰恰相反。林總說,就沖您敢站出來揭露黑幕、自掏腰包辦學的勇氣,他愿意給個機會。"
會面安排在周五下午。張淑芬穿上了久違的正式套裝,緊張得手心冒汗。EMC的林總年近六十,精神矍鑠,一見面就給了她一個擁抱。
"張大姐,多年不見,您這脾氣還是這么倔啊!"林總爽朗地笑道,"當年要是聽我的建議改革管理,何至于此?"
張淑芬慚愧地低下頭:"是我糊涂..."
"好了,過去的事不提了。"林總擺擺手,"我這次來,是想跟您談個合作。EMC在蘇州新建工廠,需要五十名熟練的數控操作工。您能培訓嗎?"
張淑芬猛地抬頭:"能!當然能!"
"先別急著答應。"林總正色道,"EMC的標準很高,學員必須通過德國專家的考核才算合格。而且..."他意味深長地看了劉明輝一眼,"我希望由年輕人來負責這個項目。"
會議結束后,張淑芬和兒子站在EMC大廈前,恍如夢中。
"媽,林總為什么點名要我負責?"劉明輝不解地問。
張淑芬望著兒子日漸沉穩的面容,輕聲道:"因為他知道,給你機會,就是給我最大的幫助。"
訂單式培養項目像一劑強心針,讓職業學校煥發生機。EMC的先期資金解決了學校的運營困難,而"德國標準"的嚴格要求,則讓學校的培訓質量迅速提升。
劉明輝仿佛變了個人,每天最早到校最晚離開,親自檢查每臺設備的運行狀態,跟學員一起鉆研技術難點。有學員私下抱怨要求太嚴,他第一次發了火:
"嚴?工廠里的報廢品不會跟你講情面!客戶的質量要求不會打折!我以前就是太不嚴格,才害了那么多人!"
這番話不知怎么傳到了張淑芬耳朵里,她躲在辦公室偷偷抹淚——兒子終于長大了。
半年后,首批五十名學員全部通過EMC的考核,平均薪資達到六千元。送行會上,老陳代表學員家長發言:
"張董事長,說實話,當初我真不信您能辦好這個學校。但現在..."他看著西裝筆挺的兒子,聲音哽咽,"我替所有孩子謝謝您。"
那天晚上,張淑芬久違地夢見了工廠的往事。但這次夢中沒有爭吵和算計,只有機器轟鳴聲中,工人們專注工作的臉龐。
第二天一早,她被劉明輝興奮的聲音吵醒:"媽!快來看!"
學校門口排起了長隊——足足有上百人等著報名!原來EMC學員的高薪就業成了活廣告,連周邊縣市的青年都慕名而來。
張淑芬站在窗前,看著朝氣蓬勃的學員們,第一次感到心中的重擔輕了些。樓下,劉明輝正耐心解答報名者的問題,陽光照在他認真的側臉上,恍如當年那個單純善良的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