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通愣在原地,直到郭宗訓走出營門,徹底消失在視線中,他才恍恍惚惚地從懵比狀態(tài)走了出來。
當初得知陛下帶著六歲的皇子北伐時,他甚至一度覺得陛下實在太寵溺郭宗訓了,任由其胡來!
后來得知梁王那些被譽為“神童”的具體事跡,比如組建內(nèi)閣,比如處理棘手政務等等,他的確十分震驚。
但畢竟沒有親眼見識,他心中多少是存疑的。
現(xiàn)在第一次與變成“神童”的梁王接觸,他很確定,這個小孩的確不一般。
倒不是相信他說的那些話,只是覺得這個小家伙看上去與其他的小孩不同,言談舉止間透著一股莫名的成熟……
可已故皇后托夢說自己為梁王的腰膽,這件事實在很難讓人相信!
而且梁王還說讓自己取代趙匡胤成為水路都部署,保證自己能屢建奇功,這更有些讓人哭笑不得!
怎么可能的事?
戰(zhàn)場瞬息萬變,后面會是什么情況誰都不知道,梁王就算是神童,那也不是神仙啊,怎么可能未卜先知?
不過要是能取代趙匡胤還有點意思的……
想到此,他低頭看向手中的錦囊,剛要打開看,卻又聽到外面?zhèn)鱽砹送▓舐暎?/p>
“韓將軍,軍議馬上開始,還請速速前往……”
“好,這就來!”
韓通又看了看手中還未打開的錦囊與那個精美的腰帶,不由地搖了搖頭,喃喃道:
“終究是稚子之言,當不得真……”
說著,便將那兩樣東西塞進懷中,大步走了出去。
殊不知。
郭宗訓也早就想到這番粗暴的拉攏很有可能起不到效果!
但還是那句話,時間太緊了!
沒記錯的話,歷史上郭榮到達滄州后,只是稍微停頓便立刻率大軍北上,日夜行軍,完全沒有片刻休息!
而攻下寧州后,更是抓緊一切時間整頓大治水軍,隨即立刻繼續(xù)揮師北上。
可以想見的是,接下來的這段時間,老爹郭榮一定會很忙!
洗澡就別想了,午休就更別談了!
老爹只要忙起來,他手底下的大將們肯定也閑不下來!
自己能再與韓通私下面談的機會定然少之又少。
所以只能利用這次機會,簡單粗暴地拉攏韓通,也可以為韓通爭取更多的準備時間。
就算韓通不相信自己,他也有辦法獨自說服老爹郭榮!
郭宗訓很清楚,接下來的這段時間很重要,甚至可以說是決定趙匡胤日后能否發(fā)動陳橋兵變的關(guān)鍵時期!
也是自己能否改變命運的關(guān)鍵時期!
因為歷史上,趙匡胤就是通過這次北伐,再次立功,徹底贏得郭榮的信任,以至于郭榮預感自己要病逝后,便讓趙匡胤成為殿前都點檢。
這也是趙匡胤能陳橋兵變、奪取皇位的關(guān)鍵因素!
而老爹郭榮會不會像歷史上那樣在這段時間生病?
他到底是怎么生病的,是真的染上癰疽還是被人下毒?
點檢作天子的木牌事件又到底是不是真的?
病龍臺的傳聞又到底是不是真的?
自己又能否徹底改變命運?
……
這所有的疑問,都將在接下來的這段時間內(nèi)得到答案!
想到此,他的神情愈發(fā)嚴肅。
時間終究是太短了!
盡管從京都大梁到滄州的這十多天,他每日都在思索如何改變命運,并為此做準備、擬方案,可真到了北伐開打的這一天,他還是有些信心不足!
趙匡胤的人脈的確太強大了!
老得郭榮對他也實在太信任了!
而自己就算立住了神童的人設,可終究只有六歲……
但很快,他的目光又再次堅定了起來:
啊呸!
六歲又如何?
即便做不到勝天半子,老子也絕不坐以待斃!
趙大,這次北伐,你休想再像歷史上那樣立功!
歷史上,你搶走了本該屬于郭宗訓的皇位!
這一次,本王會想盡一切辦法搶走本該屬于你的功勞……
中軍大營內(nèi)。
張永德、趙匡胤、韓通等一眾大將全都神情肅穆地端坐在兩側(cè)的椅子上。
郭宗訓靜靜地坐在角落,看著一身明光鎧甲的老爹郭榮正在豎立的巨大地圖上指點江山!
不久后,郭榮做了最后的總結(jié):
“接下來,我們要抓緊一切時間行軍,盡快趕到乾寧軍,然后一舉拿下寧州!”
“記住了,此戰(zhàn)是我們北伐的首戰(zhàn),一定要大獲全勝!”
“而這次取勝的關(guān)鍵便是兩個字——突襲!”
說到此,郭榮的目光依次掃過那群將領(lǐng),大聲道:“各位有什么要補充的嗎?”
張永德等人紛紛恭敬行禮:“陛下英明!”
韓通卻不由地愣了愣,竟悄悄瞥向角落里旁聽的郭宗訓:沒想到梁王說著了,陛下竟然真的要立刻率軍北上乾寧軍,奇襲寧州!
莫不是陛下早就與梁王說過?
嗯,應該是如此……
正想著,趙匡胤突然說道:“陛下,首戰(zhàn)寧州,末將愿為先鋒……”
見狀,郭宗訓挑了挑眉:
趙大啊趙大,你還真是立功急切啊!
可這一次你想得太美了!
這首戰(zhàn)父皇定會親征!
耶穌來了都攔不住,我說的……
額……不對,歷史資料說的。
此次北伐,收復燕云十六州當然是最重要的目的,但他很清楚,作為帝王,作為老爹郭榮,他還有一個更重要的目的——立威!
作為五代時期的帝王,特別是中原政權(quán)的帝王,在這個“天子兵強馬壯者為之”的亂世,只有通過親征立威才能坐穩(wěn)自己的皇位!
后唐莊宗李存勖、后唐明宗李嗣源、后晉高祖石敬瑭、后漢高祖劉知遠……
包括后周太祖郭威!
這些君王哪個不是通過不斷的親征,來豎立自己的威望,穩(wěn)固自己的皇位?
當然,這也是因為五代的帝王幾乎都出身武將,親征既是他們鞏固權(quán)力的手段,也是應對亂世的必然選擇。
身為“五代第一明君”的老爹郭榮,又怎會不明白這個道理?
這也是為何他會不斷的南鎮(zhèn)北戰(zhàn)……
所以,以老爹郭榮的個性,首戰(zhàn)他絕對要親自出征的,不然他如何立威?
趙大啊趙大,你也不想想,如果有可能勸動老爹,我早勸了!
讓韓通、張永德哪個去代替父皇攻打?qū)幹莶恍校?/p>
怎么可能把機會留給你……
果然!
郭榮大笑兩聲,睥睨天下般自帶威嚴:“笑話,朕既親征,何須你們打先鋒?”
“此戰(zhàn),朕就是先鋒!”
趙匡胤聞言,也不再爭取,無比恭順地領(lǐng)命。
郭宗訓再次挑了挑眉:
碰壁了了吧?
焉了吧?
接下來看本王表演……
“父皇,孩兒有個建議,不知行不行?”
安靜的中軍打仗,突然響起郭宗訓的聲音。
所有人都齊刷刷看向他,都知道他是神童不假,但難道這梁王連軍事都懂?
莫不是他想上戰(zhàn)場?
開玩笑,他才六歲,就是他想,陛下也不可能同意啊……
郭榮皺了皺眉,道:“軍事上的事你懂什么,讓你旁聽已經(jīng)是特例了,休要胡鬧!”
郭宗訓故作委屈,道:“爹爹,誰說孩兒不懂!”
“是,孩兒之前的確不太懂,但這段時間跟著曹彬曹都監(jiān)也學了不少!”
“孩兒曾與曹都監(jiān)私下探討過,曹都監(jiān)說此戰(zhàn)最好的戰(zhàn)略就是突襲!”
“因為寧州本屬漢地,而寧州刺史王洪他也有所耳聞,此人乃漢人,未必會盡心效忠遼賊!”
“只要大軍能奇襲至寧州城下,王洪定然會懼我大周之威,甚至有可能不費一兵一卒便能讓其開城投降!”
聞言,中軍大營瞬間爆發(fā)出一陣嘈雜的議論聲:
“開城投降?”
“這怎么可能?”
“這不是開玩笑嗎,寧州雖然以前是漢地,但早已被遼國占據(jù),作為遼國與大周的門戶,必定會讓信得過的官員把守,怎可能輕易投降?”
“就是,這曹彬簡直異想天開……”
然而,就在議論之際,兩個人卻都不約而同地皺了皺眉,心中更是都冒出了同一個疑問:
這話真的是曹彬說的?
這二人正是大周皇帝郭榮,與殿前都指揮使趙匡胤!
郭榮了解曹彬,更了解自己的好大兒,所以震驚之后,他很快就意識到,這番見解肯定就是好大兒郭宗訓自己想出來的!
畢竟他已經(jīng)見識過很多次郭宗訓驚為天人的才華!
他欣慰地看向他的好大兒:
不錯!
知道藏鋒,還知道為心腹攬功,看來是真的又長進了……
而趙匡胤之所以會有這個想法,并不是因為他太了解郭宗訓,而是因為他認真觀察了郭榮的反應,以及認真思考后才有這樣的疑惑:
如果真是曹彬說的,怎么可能到現(xiàn)在才說出來?
梁王之前可是幾乎隨時都與陛下在一起,如果曹彬私下說過這些話,梁王肯定早就告訴陛下了。
陛下也絕不可能會有如此震驚意外的神情!
此時,郭榮的聲音再次響起:“有道理,此戰(zhàn)必勝!”
“所以,你的建議是什么?”
郭宗訓正色道:“其實并不是孩兒的建議,是曹都監(jiān)的建議!”
“他建議突襲寧州最好做到車駕所過,民間皆不之知!”
“可以用棉布裹著馬蹄、車輪,盡量減小行軍的動靜,在路線選擇方面,也盡量不要走人多的路!”
“輕裝前進,盡可能避免遼賊耳目……”
話音未落,郭榮突然興奮地大聲說道:“妙!”
“此計甚妙!”
“就這么定了!”
“眾將聽令!”
“立刻去按照曹彬的建議準備,一個時辰后,朕要親率騎兵出征!”
說完,又補充道:“曹彬獻策有功,擢升為皇子行營兵馬都部署,同三品!”
“若寧州真能不戰(zhàn)而投,待北伐結(jié)束再行賞賜……”
聞言,趙匡胤皺了皺眉:
梁王果然不簡單!
唉,當初我要是負責貼身保護梁王該有多好,當時怎么就不爭取一下呢?
也不至于現(xiàn)在時刻擔心梁王是不是真的已經(jīng)知道了結(jié)義的事情!
而與此同時,韓瞪眼也皺了皺眉:
曹彬真這么厲害?
……
“啊啾……”
另一邊,等候在中軍大營外的曹彬突然打了個噴嚏,擦了擦鼻子,隨即看向面前的三人。
笑道:“抱歉,各位,在下可能是有點著涼了……”
三人中間的那人笑了笑,道:“曹都監(jiān)怕是又要有好事發(fā)生了……”
——————————————
說明:
1、“河北州縣非車駕所過,民間皆不之知”這句話出自《資治通鑒?后周紀五》。
這句話是對后周世宗柴榮北伐時軍事行動隱蔽性的描述。顯德六年(959年),柴榮親率步騎數(shù)萬從滄州啟程,直趨契丹之境,由于采取了突然襲擊的策略,除了皇帝車駕經(jīng)過的州縣,河北其他地區(qū)的百姓都不知道大軍的行動。
2、皇子行營都監(jiān)為五品官員,皇子行營都部署為四品,同三品是指享受三品官員的待遇與職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