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再說一遍?”
“真的是大周皇帝郭榮親自在城外叫門?”
王洪面色鐵青,甚至都無力生氣了。
可越是如此,手下人越是驚恐:“回、回大人,真、真的是大周皇帝郭榮……”
不待其說完,王洪竟直接向外沖去……
大周軍隊快到乾寧軍了,他才收到消息。
這說明什么,說明大周這次北伐定然是早有準(zhǔn)備。
以寧州城現(xiàn)在的兵力,想抵抗周軍簡直做夢,除非能盡快讓南京留守蕭思溫派來援兵。
可問題是,大周皇帝郭榮竟然會突然出現(xiàn)在寧州城外!
這又說明什么?
一國之君親叩城門,若不是有萬全準(zhǔn)備,若不是有必勝的決心,他怎么可能親上戰(zhàn)場?
可問題是,大周皇帝怎么會神出鬼沒地出現(xiàn)在寧州城外呢?
他到底是怎么做到的?
很快,在一眾手下的跟隨下,他來到了城門上:果然,烏泱泱的大軍正蓄勢待發(fā)。
而當(dāng)他定睛看去,目光很快便鎖在為首的那名騎著高頭大馬,身披赭黃戰(zhàn)袍,一身明光鎧甲的中年男子身上。
且不說他身邊立有大周郭字軍旗,就是那睥睨天下的氣勢,不是大周皇帝郭榮,又能是誰?
此刻,他的心徹底死了!
“刺史大人,我們現(xiàn)在該怎么辦?”
“還要去請援軍嗎?”
手下人緊張地問道。
王洪回頭掃視了一眼眾人,他知道,這些人已然都被嚇破了膽。
“還請得到援軍嗎?”
“各處城門肯定已經(jīng)都被包圍,出去一個死一個,怎么請援軍?”
王洪的聲音冰冷到了極點。
此刻,他腦海中突然浮現(xiàn)了一個想法:
不如棄暗投明……
雖然忠臣不事二主,可想我王洪本就是漢人,迫于契丹淫威才不得不任寧州刺史。
且寧州子民本就是漢人,常年遭受契丹人的壓迫、早已苦不堪言、怨聲載道!
而且如今的那位遼國皇帝又是個實實在在的昏君!
不僅生性暴虐,濫刑濫殺,甚至僅憑女巫肖古的建議,就以人膽入藥,為此殺掉了無數(shù)童男子。
而且他還經(jīng)常酗酒,天亮才睡,中午方醒,長時期不理朝政,甚至民間都稱他為“睡王”。
此人還酷愛打獵,為了打獵甚至數(shù)月不視朝政!
這樣的一個昏君,憑什么讓我給他賣命?
再看看人家大周皇帝郭榮!
對外南征北戰(zhàn),對內(nèi)積極改革,短短幾年,就能將大周的國力提升到這個地步,如今甚至敢率軍北伐!
什么是昏君,什么是明君,簡直一目了然……
入你娘的“忠臣不事二主”!
正所謂良禽擇木而棲、賢臣擇主而事!
乃公降便降了!
“開城投降吧……”
王洪終于開口了。
“什么?刺史大人,您、您……”手下們驚得目瞪口呆。
王洪終于克制不住內(nèi)心的情緒,暴喝道:
“沒聽清楚嗎?”
“乃讓你們開城投降?”
“怎么,身為漢人,你們都想為契丹人赴死嗎……”
不久后。
城門大開,寧州刺史王洪竟率領(lǐng)寧州一眾文武官員皆免冠去袍,手捧各種名冊,親自在城門口迎接郭榮入城!
這一幕讓大周所有的將士都驚喜不已!
不用流血,不用死人,就這么輕輕松松跑過來,就贏了!
他們又怎能不驚喜?
入城的路上。
郭榮的心情好到了極點!
北伐首戰(zhàn)便能不費一兵一卒便拿下寧州,怎能不高興?
但沒人知道,更讓他高興的是:這一切竟然真的被好大兒料中了!
奇襲之下,寧州刺史王洪竟真的主動投降!
訓(xùn)兒啊訓(xùn)兒,你當(dāng)真妖孽耳!
不僅精通政務(wù),甚至連軍事方面也如此有才華!
此戰(zhàn),梁王當(dāng)為首功……
而與此同時,韓通此刻也振奮不已:
萬萬沒想到,寧州竟然真的不費一兵一卒就拿下了!
想想之前在滄州軍議時,梁王說出那句“只要大軍能奇襲至寧州城下,王洪定然會懼我大周之威,甚至有可能不費一兵一卒便能讓其開城投降!”
當(dāng)時全場轟然,沒有一個人相信寧州會那么輕松地拿下,甚至連他當(dāng)時也覺得不可能!
可現(xiàn)在,這一切竟然都實現(xiàn)了!
現(xiàn)在看來,軍議時的那些建議、那番言論,絕不是曹彬說的,一定就是梁王自己說的。
如此說來,梁王真乃神童也……
一念至此,他又突然想到了郭宗訓(xùn)單獨約見他時說的那些話:
互為腰膽?
難道梁王說的都是真的……
大軍入城,自然又是一番忙碌,收編納降對于于常年征戰(zhàn)的郭榮等人來說自然是輕車熟路。
下午時,趙匡胤總算是忙得差不多了,回到了自己休息的地方。
而趙普與趙匡義二人早已等候在此,只是二人神色都有些沮喪。
趙匡義畢竟年輕,忍不住嘆息道:“首戰(zhàn)寧州意義重大,只可惜兄長根本沒有立功的機會……”
“唉,不曾想真讓那曹彬說中了……”
正說著,趙大突然打斷道:“非曹彬所言,實乃梁王借曹彬之名獻策!”
趙匡義猛地一怔,瞬間瞪大了眼睛:“梁王?”
“這、這怎么可能?”
“就算他是神童,可他從未上過戰(zhàn)場,怎可能對軍事也……”
趙大再次打斷道:“的確是他所為,陛下說漏嘴了!”
趙匡義張了張嘴,想說些什么,卻一時間又不知道該說些什么。
此時,趙普捋了捋胡須,道:“如果真是如此,梁王肯定是在扶植曹彬,而陛下也樂見其成!”
“此非好事啊……”
趙匡義思索了片刻,氣憤道:“還指望兄長能在首戰(zhàn)中再立功勞,日后也好更進一步,可惡,竟然被梁王搶了功勞,甚至還安在那曹彬的頭上……”
此時趙普突然說道:“明公,看來我們還是得小心梁王!”
趙大皺了皺眉,投去了疑惑的目光。
趙匡義也愣了愣:“這是為何?”
“兄長之前不是說梁王對他態(tài)度有所改變嗎?”
“甚至還說要拜他為師……”
趙大那張國字臉上依舊看不出任何情緒,只是眉頭微微皺了皺。
趙普嘆息道:“怕就怕梁王并非是真的對明公轉(zhuǎn)變態(tài)度了!”
“否則他大可以直接和陛下提建議,根本沒必要刻意扶植曹彬!”
“而且別忘了,雖然梁王對明公的態(tài)度有所改變,可曹彬卻仍舊對明公避而遠之。”
“這才是關(guān)鍵!”
聞言,趙匡義氣的大罵了起來:“可惡,庶子安敢戲弄我兄長?”
“還、還從兄長那騙走了拳譜!”
“簡直可惡至極……”
正說著,趙匡胤突然大喝道:“閉嘴!”
“你是忘了為兄說過的話嗎?”
“竟還敢對梁王不敬!”
“自領(lǐng)家法!”
趙匡義聞言,委屈地說道:“我只是替兄長不甘啊,此次攻打?qū)幹荩珠L本可以再建功勞,可現(xiàn)在擺明了首功會是那曹彬的……”
趙大又一次喝斷道:“掌嘴!”
啪啪啪……
在趙大如虎般凌厲目光的注視下,趙匡義一巴掌一巴掌地扇著自己的臉。
趙普見狀,連忙打圓場:“明公不必如此動怒,衙內(nèi)也是替明公擔(dān)憂。”
說到此,趙普嘆了口氣,神色愈發(fā)凝重:
“明公,我們?nèi)蘸笾慌乱有⌒牧恕?/p>
聞言,趙大于趙匡義同時投來了不解的目光。
“此話怎講?”
趙匡義問道,巴掌聲也停了下來。
按家法,長兄為父,趙大不說停,他是不能停的,臉扇腫了都不能停!
但此時,趙大也并沒有心思管他。
趙普緩緩道:“如果我的分析沒錯的話,你們有沒有想過,梁王為何會表現(xiàn)出對明公的態(tài)度轉(zhuǎn)變?”
趙匡義道:“他肯定是裝的!”
趙普點點頭:“沒錯,就是裝的!”
“可他為什么要裝呢?”
張匡義張了張嘴,算了,我想不出來,還是趙書記分析吧!
趙普幽幽道:“他之所以裝,肯定是受到了什么阻力,不然完全可以繼續(xù)明著針對明公!”
“那么有沒有一種可能,梁王或許已經(jīng)和陛下私下說過什么了!”
聞言,趙匡義神情瞬間凝重了起來,連一向面無表情的趙大,此刻都臉上都有些陰沉了。
趙普繼續(xù)說道:“但就像我們之前分析的,梁王可能拿不出實際證據(jù),所以并沒有影響陛下對明公的信任,而且此時又是北伐的關(guān)鍵時期……”
“所以,梁王很有可能是被陛下訓(xùn)斥了一頓,故而不得不暫時改變態(tài)度,特別是在陛下面前。”
趙匡義疑惑道:“這說明陛下仍舊很信任兄長,好事啊!”
趙普搖了搖頭:“但也說明梁王還是會繼續(xù)針對明公!”
“別忘了,梁王已經(jīng)開始扶持曹彬了!”
“若日后他的心腹逐漸成長起來,而梁王依舊對明公充滿敵意,那誰敢保證陛下還會像現(xiàn)在這般對明公如此信任?”
“天下沒有不透風(fēng)的墻,再牢固的信任,總會被有心之人找到縫隙……”
此時,趙大終于開口道:“依書記所言,我們該怎么辦?”
趙普思忖良久,這才說道:“三管齊下!”
“首先繼續(xù)嚴防死守,明公結(jié)義一事,決不能讓人發(fā)現(xiàn)!”
“其次,再立功勞,鞏固陛下對明公的信任!”
“最后,還得知己知彼,想辦法隨時了解梁王的一舉一動!”
說到此,趙普又頓了頓,深深看了眼趙大,繼續(xù)道:
“我知道明公不愿做這樣的事,但最后一點是最重要的!”
“梁王確乃神童也,也正因如此,我們也很難確定之前的分析是不是正確的!”
“所以,只有了解梁王的一舉一動,我們才能搞清楚梁王到底是不是真的要針對明公?”
“也才能搞清楚梁王到底是不是知道了明公結(jié)義的事情?”
“如果真的知道了明公結(jié)義的事情,我們也可以提前做好防范……”
見趙大不說話,趙普從他那雙眸子里敏銳地捕捉到了什么,繼續(xù)道:
“明公,我要再提醒您一下,結(jié)義的事情是絕不能讓陛下知道的!”
“陛下的脾氣個性,您應(yīng)該比誰都清楚……”
一旁的趙匡義也附和道:“是啊,兄長,絕不能讓陛下知道結(jié)義的事情,否則我們?nèi)叶〞?/p>
正說著,趙大突然打斷道:“如何了解?梁王不讓他手下的人與我們有任何來往……”
趙普笑了笑,道:“明公勿憂,其他人或許能嚴格遵守梁王的命令,可別忘了,梁王行營又來了三個人!”
“這其中還有一個酒鬼……”
趙大挑了挑眉,沒有說話。
趙普繼續(xù)道:“不過這件事也不用著急,北伐結(jié)束之前,明公只需盡力爭取再立功勞,鞏固陛下對您的信任即可!”
趙大點點頭,朝著趙普深深行禮,語氣無比誠懇:“多謝書記指點……”
……………………………………
說明:
1、此時的遼國皇帝為著名的“睡王”遼穆宗耶律璟。
應(yīng)歷十九年(969年)二月,遼穆宗在黑山之變中為“褻御”小哥等人弒殺,終年 39歲。廟號穆宗,謚號孝安正敬皇帝,葬懷陵。
《遼史》對遼穆宗的評價是“穆宗在位十八年,知女巫妖妄見誅,諭臣下濫刑切諫,非不明也。而荒耽于酒,畋獵無厭。偵鵝失期,加炮烙鐵梳之刑;獲鴨甚歡,除鷹坊刺面之令。賞罰無章,朝政不視,而嗜殺不已。變起肘腋,宜哉!”
呂思勉也評價說“遼惟穆宗最昏亂”。
2、趙普(922年- 992年 8月 18日),字則平,是五代至北宋初年著名政治家,北宋開國功臣。
他便是宋朝那個大名鼎鼎的“半部論語治天下”的宰相。歷經(jīng)宋太祖、宋太宗二朝,三次為相,出入朝廷 30余年。對北宋初期的政治、軍事和經(jīng)濟等方面都產(chǎn)生了深遠的影響,是北宋歷史上一位舉足輕重的人物。
趙普雖讀書少,但喜《論語》,其“半部《論語》治天下”之說對后世很有影響,甚至一度成為以儒學(xué)治國的名言。
咸平元年(998年),趙普被追封為韓王,次年,又詔趙普配饗太祖廟,為昭勛閣二十四功臣之一。
此人被認為是“陳橋兵變”的幕后重要推手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