聞言,趙匡義瞬間轉頭看向遠處的河面。
整個人竟直接僵在了原地:
“這、這怎么可能?”
“他韓瞪眼明明昨日還沒有任何進展,怎么會這樣……”
與此同時。
高臺上的郭榮此刻也不由得瞪大了眼睛,隨后又沉思了片刻,轉頭瞥了一眼身旁的郭宗訓,嘴角勾了勾:
有點意思……
而郭宗訓此刻卻并沒有注意老爹郭榮的動作,他臉上不自主地流露著得意的微笑,夠夠地想看一看此時趙匡胤那張國字臉上會是一個怎樣的表情。
嗯,面對這種情況,你趙大還能面無表情?
河岸兩側。
喝彩聲、議論聲、戰鼓聲此起彼伏。
此時儼然成了漫天箭石的背景音樂。
而河面上,雙方的進攻畫面竟形成了強烈的對比:
趙匡胤的隊伍,起初弓弩手齊射,箭雨密集,如陣雨般狂泄而下。
甲士們個個竭盡全力,但僅持續了十息左右,后續便因有人箭盡、有人未搭箭、有人爭搶箭矢而陷入混亂,火力時斷時續,時疏時密。
而韓通那邊,雖然剛開始的勢頭沒有趙匡胤那邊強,而且明顯能看出弩手個人的命中率沒有趙匡胤那邊高。
但他的隊伍箭雨卻如連綿細線般射向靶位,投石手的石塊也此起彼伏砸中靶身。
全程配合流暢,井然有序,更重要是的是無火力中斷!
趙匡胤與韓通都密切關注著對方的情況。
如此明顯的對比,雙方自然也都一目了然。
以至于趙匡胤在見到韓通那邊的情況后,整個人瞬間緊張了起來:
昨日耳目匯報時,韓通的隊伍都還是雜亂無章,毫無進展。
可一夜過去,今日卻突然像是換了一個隊伍。
這到底是怎么回事?
他仔細地觀察著對方的情況,卻見韓通那邊將每船八名弓弩手按照三二三分為三組,兩名投石手分也是一人一組。
第一組射箭時,第二組就在搭箭,同時,第三組也在備箭,三組互相配合,有條不紊,不斷以循環節奏射擊。
投石手也同步交替投擲!
也正因如此,韓通那邊才會出現箭雨不斷、石擊不停的畫面。
而且韓通那邊還將三艘船按左船射左靶、中船射中靶、右船射右靶的分工來瞄準射擊。
所有人雖然看上去有些生疏,但卻井然有序,配合流暢。
再看看自己這邊,明顯越來越亂了!
他很清楚,韓通那邊的戰術明顯要比自己這邊厲害不少。
這還只是小規模的演練,絕對算不上大陣仗,若真正到了戰場上,雙方水軍交戰,以自己這邊的戰術,只怕定然會變得更亂。
相反,韓通那邊的戰術若能推廣開來,在士兵訓練嫻熟的情況下,一定會大大提高整體水軍的戰斗力!
這戰術的確甚為高明……
可韓通到底是怎么做到的?
怎么看他都不像是能改良戰術的人啊!
明明昨日都還雜亂無章……
眼看對方越來越流暢,配合越來越默契,趙匡胤強行收回思緒。
他知道,此時已經顧不得想那么多事了。
眼下最重要的是想辦法扭轉局面,如果繼續這樣,定然會輸……
不行!
絕對不能輸!
水路都部署的位子,絕不能被人搶走……
想到此,他當即下令,讓所有人現場依葫蘆畫瓢,按照韓通那邊的部署調整。
該說不說,趙匡胤的指揮能力的確很強,僅僅一會兒的功夫,便已經讓手下的甲士學著韓通那邊配合起來。
只是中途突然改變戰術,效果還是沒有韓通那邊好……
而韓通這邊,看著對面手忙腳亂調整戰術的趙匡胤,又想到那晚趙匡胤在他面前說的那些話,他竟仰天大笑了起來,將這兩天心中積攢的怨氣全都發泄了出來:
“趙匡胤啊趙匡胤,就知道你會學!”
“不然梁王早就把那張紙條給我了……”
“這叫什么,這就叫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額……不對,應該叫魔高一尺,道高一丈……”
原來,梁王郭宗訓在紙條里寫得很清楚,之所以將這個戰術在昨天晚上才給他,就是怕趙匡胤那邊有耳目,會早早偷學過去。
萬一趙匡胤再進行改良,那韓通還怎么贏?
一炷香的時間很快就過去了!
最終,都點檢張永德親自當眾宣布了結果!
韓通那邊命中八十二個,趙匡胤這邊命中五十三個。
觀看的眾多將士里,不少人都替趙匡胤感到可惜。
慕容延釗、石守信、王審琦等人更是替趙匡胤感到不忿:
完了,趙指揮使輸了!
可他韓通什么時候變得這么厲害了?
憑什么啊,為什么,他怎么能贏過趙指揮使……
而人群中,趙匡義與趙普更是氣的當場就打道回府了!
路上,趙匡義怒道:“這到底是怎么回事?”
“入他娘的韓瞪眼!”
“竟敢搶我兄長的水路都部署,此仇我趙匡義記下了……”
趙普神情凝重地嘆了口氣,想說些什么,但看了看趙匡義。
還是算了!
不過,他越想越覺得這件事很怪!
韓通的確也算很有能力,但絕對不是那種能研究出戰術的人!
無論如何,他都不相信這是韓通自己想出來的。
可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梁王?
難道又是神童梁王搞的鬼……
如果明公真的失去了水路都部署的位子,那就只能跟著陛下走陸路!
可有神童梁王在,只怕他定會爭取更多的立功機會來扶植他的心腹,留給明公立功的機會還有多少?
更別談梁王本就要針對明公!
此次明公若不能再進一步,那自己的理想又如何才能實現……
不久后。
刺史府的議事大廳廳內。
郭容滿臉笑意地看向跪倒在自己面前的韓通與趙匡胤:
“二位將軍,結果已出,你們可有什么想說的?”
話音剛落,韓通便迫不及待地說道:“陛下,如今勝負已分,請陛下答應,讓臣擔任水路都部署一職,至于趙指揮使嘛……”
說到此,他扭頭看向趙匡胤,嘿嘿一笑,繼續道:“多謝趙指揮使手下留情,不過我相信趙指揮使在陸路一定會發揮更大的作用……”
見韓通一副得了便宜還賣乖的樣子,郭榮忍不住冷哼了一聲。
而一旁的郭宗訓也無奈地笑了笑:
唉!
這韓瞪眼哪都好,就是笨了點、腸子直了點、心眼少了點、太愛得瑟了點、脾氣臭了點……
額……好像一大堆臭毛病!
但一“忠”遮百病嘛……
正說著,趙匡胤突然恭敬地說道:“勝負已分,末將愿賭服輸,但憑陛下吩咐……”
一旁的郭宗訓皺了皺眉:
吃了這么大的癟,都還能做到面不改色、如此恭順!
趙匡胤啊趙匡胤,你還真是不簡單啊!
不過從現在開始,本王不會再讓你有立大功的機會!
更不會讓你有機會成為殿前都點檢,發動陳橋兵變!
你也最好能一直這么恭順下去,否則,本王定會徒手撕了你……
郭宗捋了捋胡須,大笑道:
“好好好,愿賭服輸,這才是我大周將軍該有的樣子!”
“趙指揮使,通過此次演練,你應該能發現一些問題吧?”
“可以看出來,你帶兵的確很有一套,士兵的個人能力與整體氣勢明顯比韓通那邊強上不少!”
“但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你的人剛開始很有勢頭,但僅僅維持了片刻,便開始陷入混亂。”
“甚至出現三船同射一靶的現象,浪費大量的火力!”
說到此,他又看向韓通,道:“可韓通那邊雖然士兵的個人能力差些,但整體配合默契,運轉流暢,整個過程一直保持著穩定的火力!”
“這種不間斷的集群火力,的確讓朕大開眼界!”
“試想一下,若到了真正的戰場上,這種戰術若能發揮出來,威力絕對不同凡響……”
見郭榮頓了頓,韓通連忙行禮:“陛下謬贊,末將會不敢當……”
郭宗卻只是瞥了他一眼,又再次看向趙匡胤,繼續道:
“趙指揮使,不過你后面意識到不對,便立刻讓你的人學現場學習韓通的戰術,這一點朕甚是欣慰!”
“作為將軍,就是要不斷學習,不斷進步!”
這是要Good good study,Day day up嗎?
郭宗訓暗自好笑:老爹啊老爹,你這安撫手下的水平有些生硬啊……
“好啦!”
郭榮的聲音再次響起,整個人也瞬間嚴肅了起來:“聽旨!”
趙匡胤與韓通當即下跪。
“著韓通為水路都部署,率水師北上,行軍路上,務必要將之前的戰術推廣開來,讓全體水師研習。”
“著趙匡胤為陸路都部署,率大軍直插幽州腹地!”
“你們速去準備,兩個時辰后全軍發師!”
韓通與趙匡胤連忙領命:“是,末將遵旨!”
說罷,便躬身退去。
剛離開大廳,韓通便大笑著說道:“趙指揮使,不好意思了,不是我誠心要與你搶,只是你的戰術水平的確不怎么樣啊!”
說到此,他拍了拍趙匡胤的肩膀:
“不過沒關系,陛下都說了,作為將軍,就是要不斷學習,不斷進步,趙將軍日后可要多多學習啊……”
說罷,便哈哈大笑地大步離去了。
看著韓通離去的背影,趙匡胤的那張國字臉再也繃不住了,臉色陰沉到了極點。
他回頭看向大廳,看向那道瘦小的身影,目光如狼似鷹……
大廳內。
郭榮突然回過頭,正色道:“臭小子,說說吧,那個戰術叫什么名字?”
郭宗訓猛地一怔,難以置信地看向老爹郭榮:“爹爹,您、您怎么知道……”
郭榮哂笑道:“你前兩天不還說你的小心思瞞不過你爹的慧眼嗎?”
“怎么,這么快就忘了?”
郭宗訓皺了皺眉:“爹爹,您是怎么看出來的?”
郭榮收斂笑意,意味深長地說道:“你以為就只有朕能看出來嗎?”
“那趙匡胤未必沒有看出來!”
“你這臭小子還挺有心機,知道要在開賽前已前一天晚上才教韓通……”
郭宗訓感覺到了老爹的情緒變化,連忙認錯道:“爹爹,孩兒錯了,孩兒只是想幫幫韓將軍……”
郭榮卻沉聲打斷道:“你只是想幫韓通嗎?”
“不!”
“你是想針對趙匡胤!”
郭宗訓張了張嘴,生怕老爹再次動怒。
可他剛要開口,不料郭榮卻突然說道:“記住了,你要折騰是你的事,但最好別太過分了!”
別太過分了?
郭宗訓挑了挑眉:
我明白了!
老爹啊老爹,不愧是五代第一明君,你果然不簡單!
郭宗訓現在是徹底反應過來了:
老爹雖然仍舊很信任他趙匡胤,但他并不反對自己扶持心腹,更不反對自己在一定程度上針對趙匡胤。
換句話說:只要別太明顯,別太過分,別動搖軍心,別影響大局,老爹其實是支持自己針對趙匡胤的!
其目的只怕不只是想培養自己。
更重要的是想早日讓自己培養出心腹勢力,幫他制衡微妙的朝堂關系……
一念至此,他突然笑了出來:
很好,既然如此,那自己就可以更加放開手去干了!
這段時間,自己已經發展了曹彬、王著、楊徽之、鄭起、韓通等人,接下來,還得發展更多的心腹……
見郭宗訓發呆,郭榮揉了揉他的腦袋:
“臭小子,你還沒說那個戰術叫什么名字呢?”
“回爹爹,此戰術名為‘梯次射’”戰術,不過目前只是個雛形……”
……………………………………
說明:
關于“梯次射”戰術:
從戰術為南宋水師戰術,在戰斗中注重不同射程武器的搭配使用,形成立體火力網。
建炎南渡后,南宋水師主力戰艦配置“一遠三近”武器系統,遠距用床弩拋射火藥箭,中距以霹靂炮投射爆炸彈,近戰則用鐵火炮進行面殺傷。體現了一定的梯次攻擊理念。
雖無明確文獻以“梯次射”命名,但據《宋史》等相關史料記載,如采石之戰、南宋紹興三十一年(1161年)的陳家島戰役等,都有相關的戰術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