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宗訓將“梯次射擊”戰術有選擇性的告訴了郭榮。
但他并沒有說這個戰術最好是搭配火器,比如火槍、火銃這之類的。
沒記錯的話這個時期已經有了火藥,甚至已經有“火箭”。
但如果要能能提前將多發火箭、佛郎機、紅夷大炮等這種熱武器發明出來,組建一個屬于自己的火器部隊,那這亂世肯定能提前結束!
唉,只可惜我不太懂這方面的東西,不過如果日后能集中天下所有能工巧匠的話,給他們指定課題,應該能提前弄出來吧?
算了,還不是想這些的時候。
現在最關鍵的就是防備趙大偷塔!
嗯……趙信偷塔實在太厲害了,特別是出AP……
想到此,郭宗訓又忍不住暗自吐槽:
趙大啊趙大,你兄弟二人把那點本事全**用在奪權、用在對付武將身上了!
從960年陳橋兵變到北宋一統中原及南方,最后消滅北漢。
你們這兩個貨加起來足足用了十九年!
關鍵**的燕云十六州還沒收回來,導致一直得等到洪武大帝朱元璋才收回來。
瞧瞧人家老朱的速度?
再看看你們……
更**無語的是,越南那塊地,你們竟也不收回來。
更別提什么驢車漂移、靖康之恥、澶淵之盟什么的……
如果老爹郭榮沒有早逝,如果他還能多活幾十年,就算不能提前研發出火銃之類的熱武器,也不至于收不回燕云十六州吧?
嗯!
必須更加對老爹嚴防死守了,決不能讓老爹生病!
現在已經是四月二十日,離歷史上老爹生病的日子越來越近了,只有十二天左右,不到兩個星期!
沒錯!
歷史上老爹郭榮就是在五月初二的那天晚上生病的,導致他不得不放棄北伐,班師回朝!
而在一個半月之后的六月十九日,享年三十九歲的他,就驟然病逝!
也就是說,從老爹突然生病,到驟然病逝,中間只有一個半月的時間。
時間真的是越來越緊迫了!
郭宗訓真的有種與時間賽跑的感覺,既要防止老爹生病,又要要養心腹,還得打壓趙匡胤……
馬車上,郭宗訓再次陷入了沉思。
還有十二天左右,老爹如果真的生病了,我該怎么辦?
誰能阻止趙匡胤?
張永德?符彥卿?還是李重進……
這些人未必會服自己這個少主。
所以都不靠譜,只能靠自己!
可如今自己雖然已經有了一些心腹,特別是有了韓通這員大將。
但老爹如果真的病逝了,韓通又沒當上殿前都點檢的話,還真不一定能對抗住趙匡胤的勢力集團!
畢竟那個大周第一“魅魔”的人脈實在太強大了,而且老爹目前為止仍是對他十分信任。
更重要的是,如果雙方打起來,不能快速解決問題,而導致大周陷入內亂。
那無論是遼國、北漢還是南邊的李唐、西邊的后蜀,都將虎視眈眈,趁機進攻大周。
如此一來,那可真就是:大周他們吃定了,耶穌也留不住它,我說的!
算了,飯要一口口吃,事要一步步做!
還是那句話,既然已經在賭桌上了,干就完事了!
接下來的目標就只有兩個:
一個是讓韓通多多立功,如果老爹真的生病了,就想辦法推他到殿前都點檢的位置上,決不能給趙匡胤!
另外就是盡可能防止老爹生病!
……
郭宗訓從飛揚的思緒中醒來,接下來的一段時間,他幾乎與老爹形影不離,每甚至連如廁都要一起!
甚至一度讓郭榮以為他是不是被什么妖魔鬼怪上了身!
不過也確實是被上了身……
至于韓通那邊,郭宗訓一點也不擔心。
該囑咐的東西都在之前給他的錦囊里。
而且都已經分開了,鞭長莫及,想擔心也沒用,就更沒必要擔心了……
四月二十六日。
梁王的腰膽韓瞪眼,終于按照趙匡胤之前的預想,趕到了益津關!
韓瞪眼站在船頭,像尊雕像般遙望前方,似乎在等著什么。
“將軍,這益津關您打算如何進攻啊?”心腹幕僚恭敬地問道。
韓瞪眼笑了笑,看了看天色,故作神秘道:“嗯,時候差不多了!”
隨即轉頭大喊道:“出來吧,該你發揮作用了!”
話音剛落,原寧州刺史王洪緩緩從房間內走了出來,朝著韓瞪眼恭敬地行了一禮,便在一小隊甲士的陪同下下了船。
心腹幕僚皺了皺眉:“將軍可是要讓王洪去勸降?”
韓瞪眼點點頭:“不錯!”
“可問題是此處關隘與寧州不同,可謂易守難攻,且據情報顯示,他們防備嚴密,儲備充足,只需據關死守以待援軍!”
“我們耗不起的,他們又何理由接受勸降?”
韓瞪眼瞇了瞇眼睛:“你是在質疑我,還是在質疑梁王殿下?”
心腹幕僚愣了愣:“將軍,您這是何意?”
韓瞪眼冷哼一聲:“質疑我,行!”
“質疑梁王殿下,死!”
心腹幕僚連忙行禮賠罪:“屬下該死,屬下不敢……”
韓瞪眼笑了笑:“實話告訴你吧,這都是梁王殿下的部署。”
“你記住了,梁王殿下天縱奇才,只要是他說的,絕不會錯,更不允許任何人質疑……”
殊不知,這一切的確都是梁王郭宗訓的安排。
雖然郭宗訓沒有自那日對抗演練后,就再也沒有與他見過面,但韓通出發時便按照順序打開了郭宗訓交給他的第一個錦囊。
錦囊上寫得很清楚,讓他向陛下申請,將寧州刺史王洪帶上,到益津關時,只需在關前布陣,充分展示大周水軍之威。
等展示得差不多,就直接讓王洪去勸降,如此,益津關必不費一兵一卒便可拿下!
若是之前,韓瞪眼肯定會懷疑,甚至完全不信!
哪有人真的能未卜先知?
但經過了寧州投降,水師對抗演練之后,他現在對這個年僅六歲的梁王可是心服口服,五體投地!
特別是那個“梯次射擊”的戰術一出,他更是堅定不移地相信:
梁王就是神童!
是天縱奇才,是他韓通未來的絕對明主!
其實也難怪!
畢竟一個六歲稚童先是通過寧州一戰讓他感受到什么是未卜先知,而后又通過水師對抗讓他知道什么叫無所不能。
最關鍵的是,梁王還當著他的面說過“既為腰膽,定要讓你成為殿前都點檢!”
這樣的震撼,對于他們這些五代時期的“土著”來說,殺傷力可是爆表的!
更何況韓通此人本就是個忠誠之人!
面對這樣的小主子,別說當腰膽了,就是讓他當條看家護院的狗,他也愿意啊!
所以,這腰膽,他韓通當定了……
至于心腹幕僚的擔憂,他當然知道也理解,若是放在以前,他肯定會為此抓耳撓腮。
但現在,他是真的堅定地認為:只要是梁王說的,就絕不會錯!
與此同時。
益津關守將終廷暉,得到消息后早已上城墻眺望。
看著遠方河中,那數不清的戰船整齊排列,旌旗飄揚,刀槍閃耀。
他整個人早已僵在了原地。
不多時,便有人來報:“將軍,寧州刺史王洪求見!”
“王洪?”
“他來作甚?”
“怎么,這個軟骨頭是想來勸降?”
“不見!”
手下聞言,當即領命離去。
終廷暉長嘆一聲,再次看向遠處那烏泱泱的如黑云壓頂般的大周水師。
突然,他鬼使神差地大喊道:“等等!”
“把他帶到議事廳……”
很快。
議事廳內,終廷暉端坐主位,佩刀不解,陰鷙的目光死死盯著王洪。
見王洪主動歪腰行禮,他冷哼一聲:
“王刺史,王長官,屬下可不敢受您如此大禮!”
王洪嘴角抽了抽,猶豫了片刻,像是下定了某種決心,目光再次變得堅定了起來:
“終將軍,我知道你笑我毫無骨氣!”
“也知你看我不慣!”
“無妨,刀就在你腰間,頭就在我頸上,刀起頭落,只在終將軍一念之間!”
“但臨死前,可容在下說一句?”
“只說一句!”
終廷暉皺了皺眉,一手扶在腰間刀上,沉聲道:
“有何遺言,說來便是!”
王洪深吸一口氣,不卑不亢,正色道:
“終將軍,此處本是漢地,你我皆為漢人,從前無奈歸屬契丹,如今周師到此,你我率漢民回歸故國,豈非眾望所歸、民心所盼之善事?何故再為遼狗……”
次日凌晨。
郭宗訓突然被一道喝彩聲驚醒,睜開眼,卻見老爹郭榮披著外衣,正看著一份地圖。
“好啊!”
“簡直太好了……”
郭宗訓愣了愣,剛要開口,郭榮便注意到了他,連忙輕聲說道:“訓兒,吵醒了你!”
“都怪爹不好,不過爹實在是太激動了……”
郭宗訓迷迷糊糊地疑惑道:“怎么了,爹爹?”
郭榮將一份地圖展示在郭宗訓面前,興奮地說道:“你看,這是什么?”
郭宗訓揉了揉眼睛,定睛看去:“布防圖……”
郭榮興奮地大聲說道:“沒錯,就是布防圖,這是契丹在關南地區的布防圖!”
“太好了,韓通此次簡直立下了天大的功勞!”
“有了這份布防圖,我們此次北伐的奇襲戰略,只會更加順利!”
“不僅如此,他不費一兵一卒就拿下了益津關,甚至還繳獲戰馬五百匹,糧儲十萬斛……”
郭宗訓再次揉了揉眼睛:“哦,孩兒知道了,爹爹,有什么事天亮了再說吧!”
“您要注意休息,絕不能再這么熬夜……”
郭榮愣了愣,見好大兒如此冷淡,他像是被當頭澆了一盆涼水!
瞬間有些索然無味,于是揪了揪郭宗訓的小臉:
“臭小子,你怎么回事?”
“是你費盡心機幫韓通爭取到的水路都部署,他如今立下了這么大的功勞,你怎么一點也不高興?”
這有什么好高興的?
這些東西史書上都寫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只不過是把趙匡胤換成了韓通,只要方法正確,效果不都一樣嗎?
你不說我都快忘了這件事好嗎?
更何況這都四月二十七日了,離老爹你生病只有一個星期了,我哪有心思管別的……
一念至此,他無奈地躺倒在床,喃喃道:“爹爹,求求您了,快睡吧……”
郭榮白了眼好大兒:“臭小子,看來你真的比朕還有識人之能啊!”
“萬萬沒想到,那韓通竟然能給朕如此大的驚喜……”
說到此,他當即大聲喊道:
“來人,擬旨,朕要重重賞賜韓通……”
與此同時。
先鋒部隊中,趙匡胤正面無表情地騎馬前行。
一道呼喊聲突然傳來:“兄長、兄長……”
趙大回頭看去,卻發現來人正是趙匡義,皺了皺眉,待其靠近后,沉聲道:
“說了多少次,行軍途中要稱呼職位……”
可不待他說完,趙匡義便看了看四周,然后盡可能湊近趙大,用只有兩個人能聽到的聲音說道:
“兄長,那邊傳來消息,說韓通昨日不費一兵一卒便拿下了益津關,不僅繳獲戰馬五百匹,糧儲十萬斛,甚至還得到了契丹在關南地區的布防圖!”
“他第一時間將布防圖呈送給陛下,此時應該已經在陛下手中了!”
“只怕這次陛下會對他大賞特賞!”
“入他娘的,這天大的功勞原本該是兄長你的啊……”
趙匡胤皺了皺眉,為未完全放亮,除了湊到他近前的趙匡義,沒人能看到他的表情。
只知道趙大在聽完之后,便加快了速度,將趙匡義扔在身后。
而趙匡義卻滿臉憤懣地呆立原地……
……………………………………
說明:
1、《資治通鑒》記載:“至益津關,契丹守將終廷暉以城降。”
也有一些歷史資料記載是趙匡胤讓王洪去勸降終廷暉。
2、特別補充說明一下為什么趙匡胤是趙大,趙匡義是他二弟!
趙匡胤原本兄弟四人,長兄趙匡濟早夭,甚至連生卒年都不詳,應是未及成年便去世了。
《宋史》在 “宗室世系” 中提及 “太祖長兄匡濟,早亡”。
而趙匡胤原本是老二,但因為長兄早夭,所以還是算老大,后世也經常戲稱“趙大”。
至于原本是老三的趙匡義,自然也跟著往上提一提,戲稱趙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