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著被柴榮抱進御艙的小家伙郭宗訓。
曹彬嘴角不禁抽了抽:
六歲!
自己六歲的時候還在玩泥巴,這小家伙就已經在玩人心了!
一想到方才陛下沖自己動怒的樣子,他不禁嘆了口氣:
唉,也不知道跟著這么個“神童”小主人是福是禍?
但轉念一想,這小家伙心眼子多也未必不是好事。
說來說去,他的目的也只是為了讓他父皇喝下他親手熬的粥,也是一片孝心嘛!
而且他終究是生在帝王家!
這小家伙年紀輕輕便能有如此心機,誰說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沒錯,就是有!
梁王不就是最好的例子嗎?
日后只要能往好的方向引導,誰又敢說不會是一代明君?
一念至此,他忽然笑了出來……
御艙內,見父皇郭榮將自己放在龍椅上,又反復檢查自己被燙紅的手,郭宗訓心頭一暖。
但很快,他就被案上那啃了一半的大餅和茶水,以及那高高一摞奏折所吸引。
一瞬間,百般滋味涌上了他的心頭。
之前還擔心父皇吃慣了山珍海味,接受不了清淡的飲食。
可現在看來,父皇連普通士兵吃的燒餅都不嫌棄,又怎會接受不了清淡的飲食呢?
如此看來,調節他的飲食應該問題不大。
可只是調節飲食還遠遠不夠,那一大堆奏折得有百來個吧?
歷史上的朱元璋平均每天要處理200多件奏章、400多件政務,常常從清晨忙到深夜,甚至深夜仍在挑燈批閱文件。
自己的這個父皇雖比不上朱元璋,但這勤政的勁頭也不遑多讓了吧?
史料就有記載說郭榮“晝決政事,夜議軍機”,每日睡眠不足四小時,長期超負荷理政。
如此這般,哪怕是當代牛馬,也趕不上吧?
而且行軍打仗本來就累,他如果每天還要親自處理這么多奏折,就算不得癰疽,遲早也得累死啊!
想到此,他再次看向自己的父皇,看向這個活生生的“五代第一明君”:
清瘦的臉龐,深邃的眸子,高挺的鼻梁……
莫名地,他對自己的這個父皇似乎有了更真實、更深刻的感受。
歷史上的郭榮,雄才大略的同時又極具務實精神。
短短六年,政治上,他整頓吏治、改革司法、選賢任能;經濟上,他興修水利、鑄錢滅佛、均定田賦;軍事上,他整頓禁軍、南征北戰、開疆拓土。
更是立志十年拓天下,十年養百姓,十年致太平!
薛居正在《舊五代史》就評價其“神武雄略,乃一代之英主也”。
歐陽修《新五代史》稱其“英武之材可謂雄杰”。
司馬光在《資治通鑒》贊其“若周世宗,可謂仁矣,不愛其身而愛民;若周世宗,可謂明矣,不以無益廢有益”。
這樣的一位帝王,雖稱不上千古一帝,但絕對配得上“五代第一明君”的贊譽。
他如果不是這么拼命,又怎可能獲得這樣的評價?
如果他要是能多活幾十年,這天下會不會又是另一番景象?
燕云十六州會不會早就收回來了,不至于等到朱元璋吧?
越南也肯定會收回來吧?
澶淵之盟、靖康之恥之類的事情,又會不會發生?
這一切還真說不準!
可偏偏如此拼命的一位明君,最終卻英年早逝。
偌大的基業最終卻只能淪為趙匡胤的嫁衣……
郭宗訓看得有些出神,恍惚間,似乎看見了一座即將崩塌的大山!
可下一秒,在確認郭宗訓的手沒事后,這座大山突然開口了:
“幸好不嚴重,你怎么這么不小心,若是燙傷了,父皇怎么和你母后交代……”
郭宗訓收回思緒,睜著兩只大眼睛:“爹爹,您嘗嘗孩兒給您熬的粥吧!”
郭榮起身揉了揉他的小腦袋:“知道了,先放這吧,朕還要批閱奏折,你且回去吧……”
郭宗訓拉著郭榮的衣袖搖了搖:“爹爹,孩兒在夢里答應過娘親要好好照顧您的,您就嘗嘗嘛!”
郭榮無語:又來這一招?
但小家伙如此孝順,他內心又怎能不感動?
于是笑著喝了口陶瓷罐里的粥,挑了挑眉,頗有些驚訝地看向郭宗訓:“這真是你親手熬的?”
郭宗訓一臉期待地說道:“是啊,怎么樣,好吃嗎?”
“孩兒知道爹爹每日晝決政事,夜議軍機,就是行軍打仗也不休息,如此下去身子哪里受得了?”
“爹爹如此勞累,更應調理飲食,切不可太過油膩,也不能過于寡淡,理應以清淡為主,因此孩兒才想著為爹爹親手熬制這蔬菜肉末粥……”
郭宗訓一邊說著,一邊掏出兩個水煮蛋,塞到郭榮的手中。
“爹爹,孩兒已經讓御廚往后多以清淡為主,好好調理爹爹的飲食……”
看了看碎碎念的好大兒,又看了看手中的兩個蛋,郭榮內心感動不已,竟不由地有些恍惚:
這說話的神情、語氣,真的與金玉好像,得子如此朕之幸也!
若不是三位宰相在場,他都好想扔下那堆奏折好好陪陪好大兒……
而此時的那三位宰相,心中也都不約而同地暗自感慨:
梁王六歲就能有如此孝心,再想想自己家子孫……
唉,當真是人比人氣死人啊!
郭榮也瞥見了三人臉上的艷羨與感動,心情也頓時變得更美麗了,臉上甚至洋溢著驕傲。
他直接風卷殘云般將粥全部喝完,又一口一個蛋!
再次揉了揉郭宗訓的小腦袋,滿臉慈愛笑容:“不錯、不錯,味道好極了……”
聞言,郭宗訓突然眉頭一挑:
接下來是不是要說——用我們美國話叫Very good?
只可惜并沒有:
“訓兒有心了!”
“說吧,你想要什么獎勵,只要不過分,父皇有求必應!”
三位宰相自然不會插嘴,但看著郭榮臉上難得的笑容,他們也是唏噓不已:
自從皇后薨逝,陛下臉上就很少有笑容。
這些年又沒日沒夜為國事操勞,臉上更是看不見一絲笑容,就像個冰冷的、沒有感情雕像,眼里只有宏圖大業!
如此想來,帶著梁王北伐或許也不是什么不明智的決策……
“真的嗎?”
郭宗訓大喜,連忙說道:“孩兒確實有個請求,還望爹爹同意!”
郭榮挑了挑眉:“是何請求,但說無妨,哈哈……”
果然!
即便在酸棗門表現得如神童降世,但終究只是個孩童!
只要聽到獎勵,哪個孩子不是歡呼雀躍?
就連三位宰相也有著同樣的想法。
然而,郭宗訓接下來的話卻直接讓四人瞪大了眼睛。
“爹爹,孩兒希望爹爹日后只要不是特殊情況,就每日中午陪孩兒午休半個時辰……”
午休半個時辰?
郭榮皺了皺眉,這不是胡鬧嗎?
身為一國之君,每日有那么多事要處理,哪有時間午休?
而且還每日都要午休半個時辰!
三位宰相也都無奈地搖了搖頭:終究是個孩童,哪里知道國事有多繁雜!
他們倒是希望陛下能多休息休息、養好身子,可陛下事必躬親,又怎么可能同意?
果然,郭榮很快就正色道:“訓兒,父皇知道你的心意,小小年紀便能如此孝順,朕心甚慰,但國事繁雜,父皇身為一國之君,豈能懈怠?”
“好啦,你回去好好想想其他的要求,父皇與他們還有要事商量……”
郭宗訓皺了皺眉:
果然!
老爹果然不會輕易答應!
于是煞有其事地說道:“不是有三位宰相在嗎?”
“小事就交給他們處理嘛……”
郭榮瞬間嚴肅了起來,連語氣都嚴厲了些:“胡鬧!”
“軍政無小事!”
“你怎能如此說?”
見郭榮明顯有些失望,三位宰相也微微搖了搖頭。
郭宗訓卻并不在意,在他看來,當皇帝或者領導的,哪能事必躬親?
累都累死了,又如何能治理好國家?
關鍵是,郭榮若是累死了,那自己還怎么抱緊大腿?
又怎么借郭榮之威來對付趙匡胤?
所以,不管是為了大周,還是為了郭榮,抑或是為了自己,都絕不能讓郭榮再如此勞累下去!
轉了轉眼珠,他一本正經地說道:
“爹爹,孩兒知道您一向勤政愛民,可人不是鐵打的,需做到松弛有度、勞逸結合!”
“這也是為何娘親托夢,讓孩兒代替娘親照顧爹爹。”
“孩兒沒記錯的話,北魏孝文帝拓跋宏、北周武帝宇文邕這些帝王都是難得的明君,可卻都因過度勞累而早逝……”
聞言,郭榮眉頭緊皺,整張臉瞬間變得鐵青。
三位宰相不禁臉色大變,倒吸一口涼氣:
糊涂啊,怎能說出這種話?
這不是在變向咒陛下死嗎?
這可是大不敬之罪啊……
三人幾乎第一時間跪倒在地,連連說道:“陛下息怒,梁王年幼,童言無忌、童言無忌……”
“梁王無師自通,能知道這么多歷史典故實屬難得,請陛下看在梁王一片孝心的份上,恕梁王童言無忌……”
可郭宗訓卻一點都不慌,歷史已經證明父皇是位明君,而且自己才六歲,又是父皇的兒子,母后還是父皇最愛的大符后,就是再無忌一點,父皇也不至于真的為此動怒!
于是,不待郭榮開口,他又繼續說道:
“《中庸》有云‘為政在人,取人以身,修身以道,修道以仁’。”
“《史記?蕭相國世家》也有記載,劉邦在論及自己為何能戰勝項羽時曾說‘夫運籌策帷帳之中,決勝**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鎮國家,撫百姓,給饋餉,不絕糧道,吾不如蕭何;連百萬之軍,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
“《貞觀政要》亦有錄,唐太宗李世民與大臣討論治國時,多次強調‘君無為而臣有為’。”
“他曾說‘以天下之廣,四海之眾,千端萬緒,須合變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籌畫,于事穩便,方可奏行。豈得以一日萬機,獨斷一人之慮也’。”
“這些都說明當好一個帝王,最重要的是識人用人,而非事必躬親、包攬政務。”
“我大周賢才云集,父皇只需要識好人、用好人,如舵手般掌控好我大周這首巨船即可……”
郭宗訓有條不紊的發表完意見,偌大的御艙內瞬間陷入了一片死寂。
三位依舊跪倒在地的宰相,抬著頭,呆呆地看向瘦小的郭宗訓,微微張嘴,眼珠不斷顫動,似乎都化作了一尊尊雕像。
突然,他們的喉結不約而同地滾動了幾下!
下一秒,竟突然跪拜大呼:“神童,神童……”
“恭喜陛下,賀喜陛下,梁王當真是百年難得一見、不,千年難得一見的神童……”
“有如此天縱奇才,我大周萬民之幸、文武百官之幸啊!”
“陛下,梁王如此,何懼我大周不能長治久安、一統天下啊……”
也難怪他們會如此激動!
之前,就像郭榮說的,他們也懷疑過凌晨在酸棗門出征時,梁王的表現或許是有人背后指使。
而方才郭宗訓說“小事就交給他們處理”的時候,他們也都有些失望,甚至肯定之前的表現是有人指使。
但此時此刻,他們是徹底相信了——梁王真乃神童也!
如果說凌晨的那些話是有人指使,可此時此刻,這些話絕不可能有人指使,畢竟誰也不知道出師后在御艙里會發生什么?
而且,之前梁王說的那些典故只是比較模糊的提一些人名,這難度并不大,但此時此刻,梁王竟能長篇大段地說出書中原文,還準確無誤!
這些典故即便是現背也要背很長時間啊!
可梁王年僅六歲,就能如此博聞強識,引經據典,一語道破為君之道,這不是神童又是什么?
若還有人說梁王不是神童,還說梁王之前的表現是背后有人指使,他們打死都不相信!
而更重要的是,梁王的這些話也是他們的心聲!
換句話說,梁王是在為他們發聲……
然而,就在此時,郭榮的聲音突然響起,只是語氣卻無比陰沉:
“怎么,你是在教朕如何當好一個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