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婆子抖著聲音,“官爺,可否告知一聲到底是何事啊,老身也好給家里人安頓一下。”
衙役看了看花家一家子,這事兒估計和這媒婆關(guān)系不大,但眼下案件還沒明朗他也不好多說什么。
“去了縣衙自然清楚是什么事,別磨蹭趕緊走。”
花婆子被衙役帶走的一幕,花家周圍的鄰居都看到了,等著人一走便上前來打探消息,惹的花家其他人更是人心惶惶。
縣衙內(nèi)
周硯修一身官服正襟危坐,王小錢安安靜靜立在一邊聽著堂下婦人聲淚俱下的控訴。
王小錢來了東平縣幾日,每天都和周硯修一起研究青天記和洗冤集錄。
要么說還得是術(shù)業(yè)有專攻,自打有了王小錢,很多周硯修不明白還等著南城先生解惑的問題都已經(jīng)得到了答案。
王小錢是個十足的宅男,有案件的時候窩在各個地方的驗尸房足不出戶,沒有案件的時候更是窩在房間內(nèi)大門不出二門不邁,自然也就沒機會接觸到書肆?xí)充N的話本子。
東平縣一行直接給王小錢打開了新世界的大門。
幾日來王小錢廢寢忘食,將洗冤集錄內(nèi)提到的內(nèi)容和師傅傳下來的驗尸筆記相互對照,很多內(nèi)容急需實際操作去驗證,王小錢本想著過幾日就回清河城,沒想到好巧不巧的就來了案子。
他仔細(xì)聆聽著婦人的控訴,偶爾提問:“既懷疑你女兒被人所害,事發(fā)當(dāng)時為何不報官?”
婦人一愣淚流的更兇,“當(dāng)時孫家?guī)藖砑依雉[,說是我閨女跟人跑了要我們還人,出了這樣的事孩子她爹覺得丟人就不讓報官。我們,我們也沒想著說孩子可能出事了。”
婦人哭的兇,堂上的周硯修卻沒什么表情,他一拍驚堂木,“事情過去了三年,為何現(xiàn)在又來報官說你女兒被人所害,你有什么證據(jù)?”
證據(jù),證據(jù)?婦人凄惶倒地,她哪里有什么證據(jù),只是那日聽人說了些話,回去后便日日噩夢,夢里女兒撕心裂肺的喊她救命,她實在是受不了了便躲著家里的男人出來報官了。
“我沒有證據(jù),可我家大丫很乖,她不會跟人跑的,她一定是遇到了什么不好的事情,否則不會三年都不出現(xiàn)的。”
姑娘一直都很孝順?biāo)@個娘的。
這些話出事的當(dāng)年她就想說了,可是沒人聽她說話,所有人都說她教養(yǎng)出了一個不知廉恥的閨女。
她后悔了,后悔自己為什么沒堅持呢。
婦人這樣的理由其實并不足以讓官府立案調(diào)查,但誰讓她來的這個時機巧妙呢,周硯修最近正對勘察探案有些不一樣的想法。
就算不是謀殺案,但在他的治下有百姓無故失蹤,家屬既然報官了,官府也應(yīng)該去調(diào)查調(diào)查。
花婆婆跟在衙役身后一路上戰(zhàn)戰(zhàn)兢兢到了縣衙,打眼就瞧見堂下跪著的婦人。
此人正是之前在槐花巷幫著崔氏姐妹說話的人,這家的閨女是她給保的媒,成婚三年就被男人打跑了,可這事兒為什么要報官又和她有什么關(guān)系。
她又沒打人。
周硯修看了眼眼珠子亂轉(zhuǎn)的花婆子,手中的驚堂木重重一拍,花婆子噗通一聲跪在地上不敢說話也不敢四處亂瞟。
“堂下人可是媒婆花媒婆?槐花巷李劉氏狀告你勾結(jié)孫家收受錢財,謀害其女性命,你可認(rèn)?”
花婆子地板還沒跪熱就被安了個勾結(jié)殺人的罪名,一下子就懵了。
“大人,大人冤枉啊,我不知道孫家的事情啊,李家的閨女不是跟人跑了嗎?對對,說是跟著路過的行商跑了,怎么會死了呢!”
劉氏想到自己這幾日做的那些夢,再看花婆子就恨得吐血。
當(dāng)年上門保媒的時候花婆子將那孫家夸的天上有地下無,說對方老實本分干活賣力,家里的老人也通情達(dá)理。
她聽信了花婆子的話將閨女嫁了過去,可她的閨女最后落了個什么下場啊。
周硯修又問了花婆子幾個問題,無非就是保媒前花婆子知不知道孫良喜歡打人,是不是收了孫家的錢財才向李家隱瞞了事實。
再就是一些在花婆子看來沒頭沒尾的問題。
等著一番話問下來,花婆子已經(jīng)是渾身癱軟,額上布滿冷汗。
“這幾日衙門還會找你問話,若是想起什么線索要第一時間匯報,今日堂上的內(nèi)容不得隨意向人透露。若是擾亂了本官辦案,便要挨板子了。”
花婆子點頭如搗蒜,忙不迭的應(yīng)了 。
等著花婆子戰(zhàn)戰(zhàn)兢兢回了家,還沒緩過勁兒來就聽說孫家一家子都被官府捉拿下獄了,等著孫家的人集體下獄,就連孫家的鄰居都被叫到縣衙一一問話。
花婆子一晚上沒敢睡,她沒想到那劉氏竟然瘋狂到狀告她和孫家勾結(jié)害了她閨女性命,這不是明擺著要害她。
第二日一直到下午,花婆子使著兒子出去打聽消息,這才知道官府從孫家后面的果樹地下挖出了一具白骨。
八成就是孫良的媳婦,李家的閨女。
這案子一傳開,整個東平縣都震驚了,只因著這小縣城多少年沒聽說過殺人案了。
周硯修雖然有心將案子壓住,等著調(diào)查有眉目再公開,但案子牽扯的人員廣泛光是打?qū)O家挖出白骨的事情就瞞不住。
百姓間議論紛紛,但衙門里案子卻陷入了僵持。
孫家一家三口拒不承認(rèn)那具白骨就是自家兒媳婦,他們堅持李萍不守婦道跟著來往的行商跑了。
至于那具白骨,孫家更是言之鑿鑿,“那片果樹林雖然是我們家的,可是人人都能進,若是有人半夜將人埋了進去我們怎么知道。
而且那白骨也不知道死了多少年,誰說不是幾十年前被人埋在這里的。”
周硯修看著手中王小錢遞上來的驗尸報告,以他的能力只能確認(rèn)這具白骨是一具女尸,和大概的骨齡,但其他的就一無所知了。
沒法確認(rèn)這具白骨就是李萍,周硯修自然就沒法定孫家的罪。孫家的人嘴一個比一個硬,周硯修用了刑也沒撬開孫良的嘴。
至于兩個老的,他只是想破案又不是什么酷吏,不能憑著自己的猜測就對其用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