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主簿道:“大人,林秋然是個寡婦,家住蕭家村,離縣城遠,來回恐怕不便。”
李縣令想這個簡單,讓王主簿在驛站給林秋然安排了間屋子,方便做菜。
驛站空的屋子多,讓她這幾日都在這兒住著,工錢就按日結,驛站管一日三餐的飯食。
趙進山未說何時離開余安,到底做到哪一日,李縣令也不清楚,反正先做著。
*
王主簿過來廚房和林秋然說了此事,“你且安心住下,這幾日由你來負責大人們一日三餐,早上卯時三刻、中午午時三刻、下午酉時三刻,大約是這個時辰吃飯,千萬別遲了。”
王主簿又看了眼陳倉,“缺什么你就和陳倉說,讓他去置辦,若是忙不過來,就打下手。菜要簡單好吃,不可鋪張浪費。”
林秋然:“是。”
陳倉愣了愣,王主簿看了陳倉一眼,“陳倉?”
陳倉在驛站做了三年,手藝不錯,只不過跟林秋然比還是差些。
他干的活兒最輕巧不過,畢竟不是日日都有人來余安辦事,就算上頭來人,有時候還去酒樓呢。一個月干活可有時日,每月卻能拿一兩銀子的月錢,可是個錢多還事兒少的閑職。
再有,若上頭來人,縣城招待撥的銀子還多,幾個人而已,能吃多少東西?故而陳倉還能撈到油水。
做了這么多年廚子,卻沒林秋然手藝好,王主簿嫌他吃閑飯。
聽王主簿又叫了他一聲,陳倉趕緊點頭,“是。”
他心里忍不住琢磨,前兩日上頭說有廚娘來,陳倉起初還沒當回事兒,幫工是他做來人幫忙,往年他也給大人們做過菜,今年不知道怎么回事,非要再請個廚娘來。
他以為就做一日,之后還他來,今日樂得清閑,可王主簿說讓林秋然安心住下!
林秋然留下算什么,過些日子誰走?難不成他走!
以后驛站廚房的活兒,就歸林秋然了!陳倉是不清楚林秋然過來做菜給多少銀子的,這就算一文不給,能來露個面,日后順理成章留在驛站,那誰不樂意。
驛站這么輕巧,肯定不會留兩個廚子的。
王主簿還急著去前面,說完這話就走了,陳倉咬了咬牙,多大本事,還使喚起人了。
林秋然看了陳倉一眼,陳倉的臉色并不好,黑的好似能滴水,他語氣也不好,“林娘子,缺什么跟我說就是。”
孫氏看他膀大腰圓,臉色不好,心里發怵。
林秋然笑了笑,“陳大哥,晚上做什么菜你有主意不,不然咱們一塊兒商量著來?我這偶爾有事,若是哪日走不開得回家去,菜色味道不變,你也能上手,大人們也不會覺得咱們余安待客不周。”
陳倉若以為她會留在驛站搶活兒,那就想多了。
林秋然來這兒,一日四錢銀子,若是留在驛站,怎可能按一個月三十日給她結十二兩工錢,最多也就一兩銀子。在這兒安穩是安穩,可她還是想自己做生意接席面,賺錢買房子,哪怕累一點,也比來驛站干活強。
陳倉愣了愣,說話都結巴了,面相也和善了許多,“這……你……”
林秋然莞爾一笑,“我和我娘初來乍到,這幾日還得仰仗陳大哥。”
她還有身孕,若是陳倉起壞心,得不償失。
林秋然也不是真的要和陳倉商量,就是告訴他過些日子她就走了,不會留在驛站,更不會搶了陳倉的活兒,他不必擔心。
如果是陳倉是個聰明人,這會兒會放心,更聰明一點,會好好看好好學,不然他做的菜色大人們總是不喜歡,哪怕沒有林秋然,總有一日也會被辭了的。
在驛站活計輕巧,給的銀子還多,若是一點用都沒有,便是他跟這些大人們有親戚,那時間長了,肯定也待不長。
林秋然聽說縣丞就姓陳,一般人,哪兒能找來這樣的好地方。
陳倉笑了兩聲,他恭維了兩句,“商量就不必了,你是李大人他們請來的,手藝自然比我好,做什么你定就是,要是缺什么直接跟我說。這剩下的菜你們隨便吃,不然這天氣放久了也是壞,不過還是以大人們為主。”
林秋然微微點頭,“有勞了。”
如果是陳倉來問她怎么做菜好吃,她也可以告訴一二,順便賣賣十三香。如果是不問,林秋然也不會上趕著說。
她道:“那晚飯就做些涼面,這會兒天熱,若是大人們下午出門,頂著大太陽,回來肯定沒什么胃口。”
陳倉道:“你看著安排就是。”
他歇著去了。
離晚上還早,林秋然和孫氏去了給她們二人安排的屋子,驛站的屋子每間不算大,但勝在干凈整潔,東西一應俱全。
被褥、水壺、茶杯,比在王家那晚舒服多了。
孫氏讓林秋然歇著去,自己去打水燒水,弄好這些就去街上買了點水果。
不知道待幾日,驛站管住處,也說管飯,可林秋然現在不能光吃飯,總指望驛站不成。孫氏買回來西瓜梨子,她手里還有錢,賣魚林秋然給的零頭這么多天下來也攢了幾十文,孫氏沒有攢私房錢的念頭,恨不得都給林秋然花了。
她還買了點點心,不過不多,一樣兩個,也是怕買多放壞了。
林秋然睡了一覺,醒的時候孫氏已經把水果洗好,“秋然,累不累?先吃點水果。”
林秋然眨眨眼,“花了多少錢?”
孫氏笑笑,“你給我的錢還有,先花著,不夠了我再找你要。對了,咱們要在這住幾天呀?是不是還得跟你爹說一聲,再拿點換洗的衣服。”
林秋然聞了聞袖子,中午在廚房待著,衣裳是早上剛換的,現在卻一身油煙味兒。
她道:“娘,不然你明天白天回去一趟,跟爹說一聲,順便再給我拿身換洗的衣裳來。”
因為就做一張桌的菜,便沒讓蕭大石跟來,林秋然也怕他在家里擔心。
林秋然開始也不知知州大人待幾日,想著最多兩日,就帶了做菜用的東西,但看這樣子一兩天是不夠的。小時工直接干成了短工,蕭大石還不知道呢。
孫氏問道:“一身夠不?你說,要是干個七八天……”
那得賺多少錢,買宅子的錢就有了啊。
林秋然道:“夠。”
她低下頭道:“估計也不會那么久。”
真讓她做七八天,那就得三兩銀子,給一個廚子?林秋然覺得不太可能。
就算趙大人真留這么久,林秋然也不能待這么久,那就不是干活,而是結仇了。
孫氏點點頭,“那晚上做涼面我做吧,你也歇歇。”
孫氏怕林秋然累著,林秋然也知道孫氏的心意,但她搖了搖頭,“還是我來吧,娘你給我切切菜就行。”
孫氏做出來是常菜,林秋然要看著是家常菜,吃起來卻不一樣。
別人若做涼面,多會在鹵子上下功夫,多弄花樣,吃著味道是好,也不錯。
但林秋然覺得不夠,她不打算只管鹵子,今兒她還要在面上也下功夫。上午吊的高湯還剩些,可以用雞湯和面,輔以雞蛋和菌菇鮮加入面中,做面條的不僅筋道,味道也好,哪怕空口吃都好吃,更別提準備好吃的鹵子了。
*
太陽落山,雖然到了八月份,可是下午出門還是熱。
尤其李大人帶著趙大人他們去了河渠,還看堤壩。官路尚且還能坐轎子騎馬,但是去河邊,都是草,只能頂個大太陽走著。
好在趙大人還算滿意,“堤壩的確加固了,前些日子下雨,水位也漲了,下游良田無事,都是你們的功勞。你看天上的云,過幾日恐還有大雨。這兩日要把堤壩再加固,疏通田地里的溝渠,避免淹壞莊稼。就算不下雨,也不能掉以輕心。行了,今日就到這兒,先回去。”
一行人忙了一下午,口干舌燥,人都給曬紅了。
趙大人直接回驛站,他中午吃得多,晚上沒什么胃口,李縣令也跟著過來,按理說他該回府,可是擔心飯菜不好還是過來看看安心。
當然,李縣令還有自己的私心,中午嘗林娘子做的菜的確比家里的好吃。給她的工錢可不少呢,按天算又不是按人頭算。他多吃點,就是給縣城省錢。
李縣令一行人一回來,陳倉就跑廚房去,“林娘子,他們回來了,趕緊煮面吧。”
林秋然:“陳大哥,你先把這給端上去。”
這是林秋然下午讓陳倉買了梅子干、山楂、陳皮……熬的酸梅湯,出去半天肯定又熱又累,這個既能解暑還能開胃。
有時候吃得不多是胃口不好,和菜的味道沒關系。
林秋然中午看見飯桌上幾人并未飲酒,如果是明日還有正事,恐怕今晚也不會喝酒,光吃面咸,配著酸梅湯正好。
陳倉點點頭,他下午也想清楚了,林秋然既然不會留在兒這,他也趁著這幾天多露臉,不能啥都不干。
陳倉把酸梅湯端上去,給幾人一人倒了一杯,趙大人看著酸梅湯,是用白瓷杯子裝的,琥珀色很喜人。
出去半日,的確口干舌燥,他喝了一口,酸甜的湯落入喉中,頓時消暑解熱。李縣令也喝了,酸酸甜甜,恰到好處。
驛站沒冰,林秋然是用井水冰的,涼卻不冰,沁人心脾。
李縣令連喝兩大口,也是開了胃,這會兒肚子餓了,他道:“飯菜好了嗎,你去催催。”
陳倉點點頭,剛出去轉個彎,孫氏就端著大盆面來了,“還有菜呢。”
陳倉去端菜了,總共三樣鹵,一盤黃瓜絲。
等面、鹵都來了,孫氏給幾人盛面。一人一個大碗,盛一碗就問問吃什么鹵。趙大人要的豇豆肉丁,李縣令要的肉醬,還有要肉末豆腐的,總之都是涼面常吃的鹵子。
除了炸醬里要多放黃瓜絲和豆芽外,其余的直接放鹵就好了。
盛好,孫氏又把酸梅湯給滿上。
做好這些她就退了出去,陳倉跟出去道:“你和林娘子先吃,我在這兒伺候著就行。”
孫氏點點頭就回了廚房,林秋然又煮了兩碗面,面條還有,陳倉都說了,剩下的菜隨便吃,吃不完的也會壞,林秋然就想著既然都做了,那就多做些,他們也一塊吃涼面得了。
這面條入口是極其的筋道嫩滑,和上次林秋然在家里做的鯽魚豆腐湯中的面還不一樣,要爽口得多。拌上用高湯炒的鹵,一口面下去,當真是回味無窮。
陳倉下午幫著煮了酸梅湯,還管擇菜洗菜,態度好了不少,林秋然就把他的也給做了,但這個要現煮才好吃,林秋然沒急著煮。
就讓火燒著,隨時都能下面。
等了一會兒不見陳倉回來,林秋然打算先把灶里的火停了,天也熱,還廢柴火。
不過她剛要起身,陳倉就急急忙忙跑回來,“林娘子,面不夠,得再煮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