廠技術科和生產處聯合提交的論證報告,像一份沉甸甸的成績單,擺在了軋鋼廠黨委和廠委會的桌面上。
報告用詳實的數據和客觀的分析,充分肯定了林凡發明的簡易限位擋板的價值:結構簡單、成本低廉、適用性廣、效果顯著。初步估算,若在全廠相關工序推廣,每年可為國家節約大量工時和材料成本,提高產能效益顯著。
報告后面還附上了林凡在配合論證期間的表現評價,稱贊其“技術理論扎實”、“動手能力強”、“講解清晰”、“善于解決實際問題”,是一個“不可多得的技術人才苗子”。
這份報告在廠領導層面引起了不小的震動。
黨委書記在廠委會上率先表態:“林凡同志這項革新,很好嘛!小發明解決大問題!這充分說明,我們工人階級有無窮的智慧和創造力!廠里要大力支持這種來自生產一線的技術革新活動!”
李副廠長更是趁熱打鐵:“書記說得對!林凡同志不僅技術好,更重要的是這種時刻想著為國家節約、為生產提效的主人翁精神!我建議,廠里應該對林凡同志進行隆重表彰,并將這項革新列為年度重點推廣項目,盡快在全廠鋪開!”
其他廠領導也紛紛贊同。這一次,之前那些保守的質疑聲徹底消失了。成績擺在面前,誰也無法否認。
廠部很快做出決定:
第一,全廠通報表揚林凡同志的技術革新成果,授予“技術革新能手”稱號,獎勵現金一百元!
第二,由技術科和生產處聯合下發紅頭文件,將簡易限位擋板技術列為標準工藝之一,要求各相關車間限期學習推廣。
第三,將林凡同志的事跡整理材料,上報至上級主管單位,參與更高層次的評優評先。
決定一出,全廠嘩然!
全廠通報!技術革新能手!又獎勵一百元!還要上報上級!
這榮譽和獎勵,比上次全廠表揚又高了一個巨大的檔次!林凡這個名字,徹底在軋鋼廠打響了!幾乎成了“技術天才”和“青年榜樣”的代名詞。
表彰大會那天,大禮堂座無虛席。林凡胸戴大紅花,站在主席臺上,從廠領導手中接過獎狀和厚厚的獎金信封,臺下掌聲雷動,無數道目光充滿了敬佩和羨慕。
易中海也坐在臺下,看著聚光燈下的林凡,心情復雜到了極點。他不得不承認,林凡做到了他這個八級工都未曾做到的事情——獲得全廠性的技術榮譽。那股深深的無力感和危機感幾乎要將他淹沒。
王師傅在臺下笑得合不攏嘴,比自己得了獎還高興。三車間的工友們也都與有榮焉,走路都帶風。
林凡在大會上做了簡短的發言,沒有居功自傲,而是感謝廠領導的培養、王師傅的指導、工友們的幫助,并將成績歸功于集體的智慧,表現得謙虛而得體,再次贏得了領導和工友們的好感。
大會結束后,李副廠長特意留下林凡,親切地和他談了很久,詳細詢問了他的工作、學習情況,以及對廠里技術工作的看法,言語中充滿了賞識和期許。
“小林啊,好好干!廠里需要你這樣有文化、有技術、肯鉆研的年輕人!未來是你們的!”李副廠長用力拍著林凡的肩膀,“以后有什么想法,可以直接來找我!”
這意味著,林凡不僅獲得了巨大的榮譽和實惠,更得到了一位實權副廠長的賞識和背書!他在廠里的前途,一片光明!
榮譽和賞識如同潮水般涌來,將林凡推上了一個新的高度。然而,木秀于林風必摧之,更大的風浪,也在暗中醞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