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的陽光懶洋洋地灑在院子里,林老頭和大河并排坐在屋檐下,腳邊堆滿了編好的蘆葦席子和筐簍。
林老頭的手藝沒得挑,每一條經(jīng)緯都扎實規(guī)整,可他看著這些耗費了心血卻只能換回寥寥幾個銅板的物件,眉頭擰成了疙瘩。
旁邊的林大河是個跳脫性子,手里編著筐,嘴里哼著不成調(diào)的小曲,腳還一點一點的,顯然對這重復(fù)枯燥的活計有些耐不住性子。
“唉,也就這樣了,編出花來,它也是個盛東西的家伙?!绷掷项^嘆了口氣,語氣里滿是無奈。還是竹子好,編制的東西結(jié)實耐用,價錢比這草編的貴。這些蘆葦和蒲草太容易發(fā)潮發(fā)霉了,用沒多久就會爛掉而且不耐磨。
林大河接話:“爺,可不是嘛!集市上王老五家的筐才賣兩文錢一個,咱這再好又能咋樣?還不夠費手指頭的?!闭f著,他夸張地甩了甩手。
林歲安今天有意來大伯家找爺爺,準(zhǔn)備把腦中的那點編制樣式說給爺爺聽。
她蹲下身,拿起一個方方正正的蘆葦筐:“爺爺編得真好!大河哥手藝也很不錯呢!就是……樣子好像太老實了哦?”
林大河樂了,伸手捏了捏她的揪揪:“歲安,筐子嘛,要啥花樣子?能裝東西不就行了?”
“能的!”林歲安語氣肯定也不辯解,拿起幾根柔軟的蒲草,開始笨拙地嘗試編結(jié)。她回憶著印象中的鏤空花紋、交錯紋理,嘴里念叨著:“可以編點小花籃,不用太大,能放幾朵野花就成,城里小姐肯定喜歡!還可以編帶蓋子的零食盒子,編得密實點,防潮,樣子要圓圓的,或者方中帶圓……”
她比劃著:“還有,可以用染了顏色的蒲草編些小動物,比如小螞蚱、小魚,插在草帽上或者給娃娃玩!蘆葦硬,可以試著編小巧的筆筒,邊上編出竹節(jié)的樣子,讀書人說不定愛買呢?”
林老頭起初只當(dāng)小孫女童言童語,聽著聽著,渾濁的老眼卻漸漸透出光來。他接過歲安手里那不成形的“樣品”,仔細(xì)看著那嘗試性的鏤空紋路,心中某扇緊閉編織的門仿佛被推開,原來不止于實用,還可在于趣致,在于美觀!
林大河一聽就來勁了:“哎喲!這個好玩!編小螞蚱?我會我會!爺,咱試試唄?總比天天編這破筐強!”他性子活,最喜新鮮,立刻丟開手里的筐,抓起蒲草就琢磨起來。
一老一少被點燃了熱情。林老頭負(fù)責(zé)把握結(jié)構(gòu)和扎實功底,林大河則充分發(fā)揮他手巧和敢想的特點,負(fù)責(zé)嘗試那些新奇花樣和染色。
幾天功夫,林大勇家院子里果然誕生了一批令人驚奇的物件,帶著波浪邊的小花籃,嚴(yán)絲合縫刻著“福”字的零食盒,仿竹節(jié)造型的筆筒,還有林大河編的、惟妙惟肖的綠色蒲草螞蚱和紅色的小鯉魚!
這些東西一出來,全家人都圍過來看稀奇,嘖嘖稱奇。
林歲安趁熱打鐵,又找到林三勇:“爹,爺爺和大河哥編的這些新花樣,可不是普通筐簍了!您下次去縣城,別在集市口跟那些賣雜貨的擠在一起,賣不上價。”
林三勇看著這些精巧東西,也覺得是好貨,但發(fā)愁:“不去集市去哪賣?誰買這不當(dāng)吃不當(dāng)喝的?”
“去書局畫齋門口賣筆筒!去繡坊銀樓邊上賣小花籃、零食盒!去茶樓酒肆附近賣小螞蚱!”林歲安眼睛亮晶晶的,“買這些的人,圖的是新鮮有趣,不差一兩文錢。爹,您下次帶我去吧,我來賣!我會說!”
林三勇嚇了一跳:“你?你個娃娃去干啥?縣城人多眼雜的?!?/p>
“爹,我就跟在您身邊,不亂跑。”林歲安扯著父親的衣角,軟磨硬泡。她心里盤算著,趁著這個機會親自去看看縣城的市場咋樣。
林老頭在一旁聽了,倒是開了口:“三勇,帶歲安去吧,這丫頭機靈,說不定真比你會賣貨。你多看緊點就是了。
林三勇有些猶豫:“行,不過你得跟緊我,不能亂跑……”
箬溪村有專門去縣城的騾車,每日卯時初出發(fā),每人兩文,如果貨物多,也要給費用。村里離縣城將近五十里,這邊的官路修得還不錯,比較好走,坐騾車不用兩個時辰就能到。如果靠雙腿走路最少要兩個半時辰,這還是在沒負(fù)重的情況下。
出發(fā)那日,村口的騾車已經(jīng)等著了。車上已經(jīng)坐了幾個同村的嬸子大娘,都是要去縣城采買或賣點山貨雞蛋的。林三勇把兩大捆普通的筐籮和一小筐精心包裹的新品搬上騾車,林歲安自己爬上騾車,跟眾人打著招呼。
“喲,三勇,今天咋還帶著閨女去縣城見世面啊?”快嘴的李嬸笑道。
林三勇憨厚一笑:“唉,丫頭非鬧著要去?!?/p>
一路上村民們聊著家長里短,誰家娶媳婦了,誰家豬下崽了,稅糧是不是又要變了……林歲安安靜地聽著,這些都是最真實的民間百態(tài)。
到了縣城,林三勇果然沒去嘈雜的集市,而是按女兒的指點,來到了書局和繡坊相對的一條比較干凈、行人穿著也體面些的街道。
林三勇蹲在墻角,把包袱皮打開,露出里面的東西,卻不好意思吆喝。這些東西定價那么貴讓他有點張不開口。
林歲安讓父親把那個仿竹節(jié)筆筒拿出來,單獨放在最前面,自己則拿起一個染成藍(lán)色的小螞蚱,脆生生地吆喝起來:“好看的小籃子!精巧的零食盒!會跳的草螞蚱嘞!讀書人用的雅致筆筒!”
她的童音清脆悅耳,很快吸引了一個路過的書生。那書生停下腳步,好奇地拿起那個筆筒:“咦?這竟是蘆葦所編?倒有幾分竹韻?!?/p>
林歲安立刻接話:“秀才老爺好眼力!這是我爺爺精心編的,您看這接口,這仿竹節(jié)的紋路,放在書案上,盛放筆尺,既雅致又實用,只要十文錢!”
書生聽了這伶俐的話,又細(xì)看筆筒確實別致,笑道:“小丫頭真會說話。成,這個我要了?!?/p>
開張順利!林三勇精神一振。接著,一個小媳婦被染色的小花籃和螞蚱吸引,林歲安又一番“放在妝臺上插花最好看”、“給家里娃娃玩新奇”的說辭,成功賣出了一個小花籃和兩個小螞蚱。
林三勇看著女兒小小年紀(jì),應(yīng)對得體,介紹東西恰到好處,收錢算賬清清楚楚,驚訝得合不攏嘴,只剩下幫忙拿東西的份。
不到晌午,他們帶來的幾十件新穎編織品就賣得一干二凈!算下來,竟然賣了二百多文,抵得上以往賣幾個月普通筐籮的錢,而帶出來的那些普通的筐籮只賣出了三分一。
回村的騾車上,同車的婦人們見林三勇那壓抑不住的喜色和癟下去的大捆貨物,紛紛打聽。
林三勇只憨笑著說“賣完了。”
婦人們頓時嘩然,眼神里充滿了驚奇和羨慕。
回到家,當(dāng)林歲安把那一串沉甸甸的銅錢交給老爺子時,老爺子手都哆嗦了,一遍遍地數(shù),簡直像是在做夢。林大河更是興奮地蹦起來:“哇!真賣這么多錢!歲安你太厲害了!爺,咱們以后就編這些!我再多想幾個花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