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會兒?”
“就這會兒,毓大人趕緊的吧。”
以前當護軍校的時候沒碰上過這種事,護軍校輪值的地方都在皇城外圍,就算臨時有什么事也多是散佚大臣和內大臣招呼,毓朗從手底下抽幾個人過去就行。
現在自己剛來,手底下的兩個三等侍衛和四個藍翎侍衛都才打了個照面,今兒又輪到自己看守繼德堂,自己進去了門□□給誰都不放心啊。
幸好能在毓慶宮當差的都是人精,侍衛們被主子召見本就尋常,畢竟作為太子的貼身扈從,他們見太子爺的時候比后殿那些毓慶宮的侍妾格格們還多。時間一長,自然也就總結出些規律來。
太子跟前伺候的人不少,得用的太監也有幾個。但是要較真的話,排在第一個的肯定是何玉柱。
平時太子召見侍衛,出來傳話的是誰差別都不大,只有何玉柱親自出來傳話,那就說明今兒的事要么很要緊,要么很著急。
一旁的三等侍衛只看了看何玉柱的臉,就主動走近:“主子召見,毓大人趕緊去吧。門口有我們幾個看著,出不了問題。”
“那行,煩你頂一頂我的缺兒。”毓朗沖人點點頭,以后相處的時間還長,道謝的話此刻就沒必要說了,說了反而見外。
一刻鐘之前,繼德堂內。
“何玉柱,去把穆彰阿找來。”
“……主子。”
穆彰阿是這一次被皇上從毓慶宮革出的二等侍衛之一,跟在胤礽身邊七八年了,官職不算高卻是一等一的親近。
這都一個月了,太子一生氣脫口而出還是要找他,就可見他在太子跟前有多得臉。
何玉柱的聲音聽上去有點小心翼翼又可憐巴巴,胤礽聽了神情一頓,隨即擺擺手示意剛剛是他說錯了。
“送來的兩個人安頓好了?乾清宮那邊說沒說候選的名單皇阿瑪什么時候要,叫去的人是禮部的誰。怎么不年不節的又突然提起這事了,昨晚上皇阿瑪見了誰,宿在哪處。”
“回太子爺的話,兩位格格已經都在配殿安置妥當了。萬歲爺召見的是禮部尚書富察大人,昨天乾清宮沒召見誰,宮里輪值的大學士也大動作,晚上凈事房那邊也沒說萬歲爺翻了哪位娘娘的牌子。”
皇上正當壯年,便是沒去后宮也說不好寵沒寵幸宮人。乾清宮偏殿里可一直有幾個沒位份的宮女子,這里頭的事誰能說得清,又有誰敢探聽。
但那種細枝末節處的人,寵幸不寵幸跟太子爺關系不大。宮里不會有哪個宮人蠢得在萬歲爺跟前說太子爺的事,太子是元后所出,宮里這么多妃主子、貴妃主子尚且不敢隨意亂說,一個小小的宮人又算什么。
那就是沒有誰吹枕邊風,也沒有人刻意提及自己這個太子。至于皇阿瑪究竟為何這個時候想起給自己娶太子妃,胤礽也想不明白。
想不明白就不想了,穆彰阿不在了胤礽也想不到這會兒能召見誰,便隨口問了一句今日繼德堂外是誰當值。如此這般,剛入職上班的毓朗才被領導點了名。
而要說乾清宮到底發生了什么,其實真就是特別突然。
昨天毓朗剛從毓慶宮出去不久,太子給自己挑選的這三個侍衛名單就馬上被呈到康熙的案頭。前兩個兒子為什么會挑選,康熙不用猜也知道,談不上意外也沒什么不妥。
最后一個,康熙的手指在赫舍里氏上點了點,又問過一旁伺候的梁九功,毓朗是如何入了太子的眼。聽完了什么也沒說,只笑著讓梁九功把名單收起來,太子可以‘做主’挑選的侍衛,這才算是真正定下了。
梁九功本來不知道自己的主子為什么笑,直到夜里康熙突然來了興致,叫了內務府的人來,要來名冊精心給太子挑選了兩個侍妾送去毓慶宮。
今兒一早,又傳令禮部和內務府盡快把太子妃人選的名單初擬一份來,梁九功這才反應過來,萬歲爺這是被赫舍里這個姓勾起了舊情,終于又要開始替太子操心太子妃的事。
要說給太子娶太子妃的事,前前后后已經折騰過兩輪了。第一次早在五年前大選的時候就傳出過風聲,當時待選的秀女和八旗各大世家都聞風而動,上上下下找關系送銀子打聽消息的多了去了。
畢竟萬歲爺再是正當壯年,后宮里也已經有不少妃嬪了,更不用說幾乎每年沒斷過出生的皇子皇女。送女兒進后宮不是不好,只是比起還空懸著的太子妃之位,哪個位子更稀罕自然不言而喻。
清朝入關之前是八旗共治,八旗旗主和率部歸附的各大世家在歸附之前都有各自的領地和部眾。這些人入關之后權利雖被一步步削弱,但入關至今還不滿五十年。
老人們活著的還有,家底子也早不到敗干凈的時候,便是早已大權在握的康熙也不可能半點不顧及他們的感受。
當時有不少旗主重臣想法子往宮里來,這些人家祖上要么是國主要么是領主,再不然就是跟著打進關有從龍之功的。說是來給萬歲爺請安,但心里憋的什么意思傻子也知道啊。
第一次選太子妃,大家伙都卯足了勁兒,連帶負責選秀的幾個主事嬤嬤都跟著發了一筆小財。但最后這事卻不了了之沒了下文,選秀的結果出來,進宮的有被賜婚的也有,只有太子連個格格侍妾都沒分到。
不過那時候太子還小,才十二歲。要給十二歲的太子選太子妃,太子妃的年歲只能更小,十來歲的小孩兒都看不出到底是個什么性子,是有點困難。
所以當時不管是八旗還是朝廷眾臣,亦或是太子都覺得沒定下就沒定下,算不得什么大事。
后來太子從乾清宮搬到毓慶宮獨住,毓慶宮里也有了幾個侍妾了,給太子選太子妃的事就又重新被擺到臺面上來。
兩年前太子十五,正好又碰上選秀,這一次大家伙都覺著萬歲爺該把太子妃定下來了。
畢竟一年前大阿哥胤禔已經娶了嫡福晉伊爾根覺羅氏,還生下了皇長孫女,這可是孫子輩兒里的頭一個,為此萬歲爺和太后都賞了不少好東西給胤禔。
但選了一溜夠,太子妃的人選還是沒能定下來,倒是把董鄂氏指給了當年才十二歲的三阿哥胤祉。
董鄂氏出生大族,祖上何和禮是開國五大臣之一,阿瑪彭春承襲一等公,滿洲正紅旗都統,曾作為統帥打贏過雅克薩之戰,如今正領著火器營,是正兒八經的肱骨重臣。
這樣的出身家世,說實在的就是挑了她做太子妃也不是不可,偏偏皇上卻把董鄂氏指給了胤祉。為此榮妃馬佳氏高興得把早年間的琴都給找出來,等康熙往鐘粹宮來的時候,還專門給康熙彈了一曲。
榮妃進宮很早,算起來該是萬歲爺的第一個女人。早年間陸陸續續生了五子一女,留下來的卻只有榮憲公主和三阿哥胤祉。
榮憲公主排行第三,不過前面兩個皇女早夭,所以她才是實際意義上的皇長女。前幾年萬歲爺把榮憲指婚給了蒙古的札薩克多羅郡王烏爾袞,現在又給胤祉定下了董鄂氏的姑娘,早就跟康熙沒那檔子事的榮妃,可算是殷勤了一把。
對此,已經有了侍妾的胤礽看在眼里,心里要說半點不著急都沒有那是純屬騙人。畢竟自己這個儲君有沒有太子妃,對于天下來說可太重要了。
朝堂上的政事自己不過旁聽,出了乾清宮自己跟哪個官員都從不曾有明面上的往來。
那如何才能讓天下安心,讓自己這個太子之位坐得更穩當,就只能是趕緊迎娶一個家世人品才貌都能擔得起母儀天下的太子妃,最好再生一個阿哥,到時候整個天下哪怕是皇阿瑪也不得不承認,東宮的地位穩若磐石。
可皇權天生就有獨一無二的排他性,即便胤礽這個太子是康熙最心愛的兒子也不例外。
不好說是真的沒有挑中合適的太子妃,還是眼下康熙并不想再給茁壯成長羽翼漸豐的太子增加砝碼,總之太子妃的人選一直懸而不定。
不定就不定吧,畢竟胤礽對此也沒什么辦法。本來都想著再提這事怎么著也得是明年選秀的時候了,現在毫無征兆被提及,胤礽總想從這毫無頭緒中找出一絲線索來。
毓朗不知道太子心里在想些什么,跟著何玉柱進了繼德堂里頭,又在昨天跪下過的地方下拜磕頭,肌肉勻稱的身段俯身站起時動作行云流水,或許是他這幅不卑不亢的姿態很好看,原本莫名心情焦躁的胤礽也隨之平復了許多。
“第一天當值,還適應嗎。”
“回太子爺的話,奴才之前也當差,就是沒替主子干過守門這么要緊的差事,有點兒緊張,但還行。”
毓朗這大白話聽得胤礽忍不住嗤笑了一聲,很少有人在他跟前這么說話,要是換個人這會兒該說托太子爺的恩典,奴才全心全意給主子當差,不敢有半點差池才對。
胤礽起身從書桌后轉過來往繼德堂后面的花園子里走,毓朗一邊跟上去一邊在心里使勁兒壓住心里的想頭,這個時候不該多想的不要想,想得越多錯越多,當主子的向來不喜歡心思太多的奴才。
“你倒是個老實人。”
“給太子爺當差,不敢想得太多。想得太多做得太少,容易犯毛病。”
旁人都是誠惶誠恐,生怕哪一處想得不夠周全在主子跟前犯錯,毓朗卻說想得太多才是錯。
本來只是一句尋常話,卻讓胤礽停了腳步。想得太多,做得太少……
要不是乾清宮的消息剛傳到毓慶宮,要不是篤定毓朗不至于有讀心之術,胤礽甚至覺得這話就是故意說給自己聽的,自己眼下何嘗不是想得太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