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幕之上,“中體西用”四個大字,如同一座無形的大山,沉甸甸地壓在所有帝王的心頭。
他們剛剛因洋務運動而燃起的希望,瞬間被澆上了一層冰冷的陰影。
“中體西用……有何不妥?”
大清,紫禁城。
剛剛從昏迷中悠悠轉醒的乾隆,面色蒼白,氣息微弱,但他依舊固執地發出了質問。
在他看來,這再正確不過了。
我中華上國,文化、制度,皆為世界之巔。
之所以戰敗,不過是器物不如人罷了。
如今,后世造出了洋槍洋炮,建起了新式海軍,補上了這塊短板,何愁國勢不振?
為何天幕,對此評價如此之低?
不只是他,大部分帝王,都抱著類似的想法。
讓他們全盤接受西洋那套“蠻夷”的制度,情感上、尊嚴上,都絕對無法接受。
天幕,沒有直接回答。
它選擇用一場規模不大,卻極具諷刺意味的戰爭,來揭示這“中體西用”的虛弱本質。
【時間:1883年 - 1885年】
【事件:中法戰爭】
【地點:越南,中國東南沿海,臺灣】
畫面切換,瞬間來到了中南半島的密林之中。
身穿藍色殖民軍服的法國士兵,正在步步緊逼,侵占大清的藩屬國——越南。
【繼英國之后,法國成為第二大殖民帝國,它將貪婪的目光,投向了中國的西南門戶。】
“藩屬國?”
大唐,太極宮。
李世民的眉頭,立刻擰成了一個川字。
“宗主國,理應保護藩屬!此乃天朝顏面!”
在他治下,大唐威震四海,若有哪個不長眼的,敢動大唐冊封的藩屬,他必會派出大軍,將其徹底碾碎!
天幕中的清廷,也確實出兵了。
然而,戰爭的過程,卻充滿了屈辱與憋悶。
【戰爭初期,法軍憑借裝備優勢,在海上重創福建水師,并一度占領臺灣基隆。】
畫面中,剛剛在福州船政局建成沒幾年的福建水師,在馬尾港內,被法國艦隊偷襲。
那些由洋務派大臣們親自命名,寄予了無限希望的新式戰艦,還沒來得及駛出港口,就在敵人的炮火下化為一團團燃燒的殘骸。
短短半個小時。
這支被寄予厚望的新式水師,幾乎全軍覆沒。
看著那些冒著黑煙沉入江底的軍艦,帝王們的心,也跟著沉了下去。
洋務運動搞了二十年,結果……還是如此不堪一擊嗎?
然而,就在所有人都以為這又是一場一邊倒的慘敗時,戰局,卻迎來了驚人的轉機。
【陸戰方面,清軍在愛國將領的指揮下,英勇抵抗,屢屢挫敗法軍!】
【尤其是在1885年的鎮南關之戰中,取得了決定性的勝利!】
畫面聚焦于一位須發花白,卻精神矍鑠的老將。
他,是年近七旬的馮子材。
面對來勢洶洶的法軍,他抬著棺材,親赴前線,與士兵一同挖戰壕,筑土墻。
“法軍再入關,我必死之!”
老將軍的誓言,擲地有聲,振奮了全軍的士氣!
鎮南關前,炮火連天。
清軍憑借著地利,和被激發到極致的血性,與裝備精良的法軍,展開了殊死搏殺。
馮子材身先士卒,冒著槍林彈雨,揮舞著戰刀,沖在最前線!
“殺!”
“保家衛國!”
士兵們被主將的英勇徹底點燃,發出了震天的怒吼,如潮水般涌向敵人。
法軍的陣線,在這股悍不畏死的沖擊下,開始動搖。
最終,全線崩潰!
清軍,大獲全勝!
這是自第一次鴉片戰爭以來,中**隊在正面戰場上,對西方列強取得的最酣暢淋漓的一場大勝!
“好!好一個馮子材!”
“這才有我華夏男兒的血性!”
“打得好!就該這么打!把法夷全部趕下海!”
壓抑了許久的帝王們,終于爆發出了雷鳴般的喝彩!
大明宮內,朱元璋激動得滿臉通紅,一拳砸在龍椅上,仿佛看到了自己麾下那群百戰猛將的影子。
漢武帝劉徹,更是雙目放光,恨不得親自提劍上陣,與那馮子材并肩作戰,一雪前恥!
勝利的消息,傳遍了整個戰場。
法軍狼狽逃竄,越南的戰局,瞬間逆轉。
在遙遠的巴黎,法軍慘敗的消息,甚至直接導致了茹費理內閣的倒臺。
所有人都認為,一場輝煌的勝利,一次徹底雪恥的機會,已經到來了。
清廷,完全可以乘勝追擊,將法國人徹底趕出越南!
甚至,索要賠款,重塑天朝威嚴!
然而,接下來發生的一幕,讓所有帝王臉上的笑容,瞬間凝固。
他們的喝彩聲,卡在喉嚨里,變成了無法置信的錯愕。
天幕之上,出現了幾個面色惶恐、首鼠兩端的清朝大臣。
他們不是在商議如何擴大戰果。
而是在擔心……
“萬一再打下去,惹惱了法國人,把戰火擴大了怎么辦?”
“見好就收吧,我們已經打贏了,有了談判的資本了。”
“朝廷的軍費,也實在是不夠用了……”
為首的,正是權傾朝野的李鴻章。
他,作為洋務派的領袖,竟是“主和派”的代表。
他深知,大清的家底,根本經不起一場全面的戰爭。
于是,在戰局對中國最有利的時刻,清廷,卻主動選擇了停戰、議和。
【1885年6月,中法簽訂《中法新約》。】
【條約規定:清政府承認法國對越南的保護權,開放中越邊境通商。】
當條約的內容,一字一句,清晰地呈現在天幕之上時。
所有時空,都陷入了死一般的寂靜。
贏了……
卻簽了這樣的條約?
承認了法國對藩屬國的占領?
這……算什么?
這算什么!
所有帝王,都感覺自己的腦子不夠用了。
他們征戰一生,信奉的都是最樸素的真理:戰場上拿不到的,談判桌上也別想拿到。
可現在,他們看到了什么?
戰場上明明贏了,卻在談判桌上,把勝利的果實,連同國家的尊嚴,一并拱手相讓!
【一場“不敗而敗”的戰爭。】
天幕的評價,如同一記無情的耳光,狠狠地抽在了所有人的臉上。
【這場戰爭,暴露了洋務運動最深層的虛弱。】
【它證明了,一個國家,僅僅擁有幾支能打勝仗的軍隊,是遠遠不夠的。】
【如果你的統治集團,從上到下,都缺乏近代化的國家意志和外交思維;】
【如果你的國庫,無法支撐一場持久的近代化戰爭;】
【如果你的決策者,依舊抱著“息事寧人”、“小富即安”的封建王朝心態……】
【那么,即使前線的士兵,贏得了再輝煌的戰術勝利,也無法改變最終戰略失敗的命運。】
天幕的畫面,最后定格在李鴻章那張復雜而疲憊的臉上。
他一手創辦了洋務,比任何人都希望國家富強。
但他,也比任何人都清楚,這個國家,究竟病得有多重。
他就像一個裱糊匠,竭盡全力地,修補著這間四處漏風的破屋子。
他知道,這間屋子,經不起任何大的風浪了。
哪怕是……一場勝利帶來的風浪。
這種深刻的悲哀與無力,讓所有帝王,都感到了不寒而栗。
他們終于有些明白了,“中體西用”的問題所在。
那輛看似換上了蒸汽機和火炮的馬車,它的車夫,依舊是個膽小、懦弱、只求安穩的舊時代人物。
這樣的馬車,即使偶爾能撞翻一兩個攔路的強盜,又怎能指望它,去開創一個全新的時代?
【中法戰爭的“不敗而敗”,只是一個預演。】
【九年后,一場規模更大、敗得更慘、也更加屈辱的戰爭,將會把洋務運動三十年的成果,徹底打得粉碎。】
【而這一次的對手,不是遙遠的西方列強。】
【而是那個一直被視為“蕞爾小邦”的東鄰——】
【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