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兒莊的硝煙與歡呼尚未散盡,天幕的畫面卻驟然一轉。
沒有血與火,沒有炮火轟鳴。
鏡頭越過千山萬水,最終定格在黃土高原上一孔再普通不過的窯洞。
一盞昏黃的油燈,如豆火光,映照著一個高大而沉靜的身影。
他正伏在簡陋的土炕桌上,手握毛筆,奮筆疾書。
鏡頭緩緩拉近,正是那位在井岡山點燃星星之火,在長征路上指揮四渡赤水的**。
天幕之上,他筆下的文字,化作刺破黑暗的金光,逐字浮現。
一篇雄文的標題,狠狠砸進了所有時空。
【《論持久戰》】
緊接著,其核心觀點被提煉出來,化作三行清晰無比的戰略藍圖。
【第一階段:敵之戰略進攻,我之戰略防御。】
【第二階段:敵之戰略保守,我之戰略對峙。】
【第三階段:我之戰略反攻,敵之戰略退卻。】
天幕旁白解釋,在當時慘烈的戰局下,整個華夏彌漫著兩種極端的情緒。
一種是盲目樂觀的“速勝論”,以為憑著一兩場大捷便可將日寇迅速趕出。
另一種,則是被日軍兇焰嚇破了膽,徹底悲觀的“亡國論”。
而這篇《論持久戰》,如利劍破空,斬開了籠罩在四萬萬同胞心頭的迷霧,為整個民族指明了前行的方向!
所有時空的帝王,都陷入了劇烈的思想風暴。
“這……這是在寫史書嗎?不,這是在預判國運!”
未央宮中,漢武帝劉徹猛地站起,臉上寫滿了震撼。
他與匈奴纏斗一生,從馬邑之圍到漠北決戰,深知一場國戰的復雜與漫長。
可即便如此,也從未有人能像天幕上這位后世領袖一樣,將一場尚在進行中的、關乎國運的曠世之戰,剖析得如此清晰,預判得如此精準!
“未戰而廟算勝者,得算多也。”
咸陽宮內,秦始皇嬴政負手而立,喃喃自語。
他的目光仿佛穿透了時空,落在那個窯洞的身影之上。
“此人未臨沙場,卻已決勝于千里之外。他看到的,不是一城一地的得失,而是整個戰爭的脈絡,是國運的走向!”
“速勝論是找死,亡國論是等死。”
魏王宮中,曹操一針見血,眼神里是壓不住的激賞。
“而這《論持久戰》,才是真正的求生之道,不,是必勝之道!”
“它告訴所有人,要怎么熬,怎么打,怎么把侵略者活活拖死在這片土地上!”
漢高祖劉邦咂了咂嘴,表情古怪。
“乖乖,寫本書就能定軍心?想當年咱跟項羽那會兒,也是這么耗著,可咱沒空寫書啊,光顧著跑路了……”
他的話引來旁邊呂雉的一記白眼,卻也讓凝重的氣氛稍稍一松。
思想的火花還未散盡,天幕的畫面再度切換。
鏡頭從安靜的延安窯洞,猛地拉到了煙波浩渺的長江。
抗日戰爭史上規模最大、時間最長、戰線最廣、投入兵力最多的一場會戰——武漢會戰,爆發。
江面上,日軍第三艦隊一百二十余艘艦艇炮口猙獰,遮天蔽日。
天空中,五百余架日機盤旋呼嘯,投下死亡的陰影。
地面上,中國投入近百萬兵力,日軍則集結超過二十五萬精銳。
從長江兩岸到大別山區,戰線綿延千里。
這是一場真正的百萬級別的大決戰。
每一天,都有成千上萬的生命在炮火中消逝。
長江的水,被染成了紅色。
就在這令人窒息的血戰之中,一抹亮色劃破了陰霾。
天幕聚焦于江西德安的萬家嶺地區。
**名將薛岳,利用山區地形巧妙設伏,將日軍精銳的106師團幾乎整個包圍。
經過十余日的血戰,最終將其大部殲滅,只有少數殘兵僥幸逃脫。
【萬家嶺大捷!幾近全殲日寇一個整編師團!】
“漂亮!”
貞觀殿內,李世民忍不住喝彩,“以地利誘敵深入,斷其后路,聚而殲之!薛岳,好一個將才!”
然而,這場戰役的勝利,終究無法扭轉整個戰局。
國力與軍備的巨大差距,是血肉之軀難以彌補的鴻溝。
日軍憑借著絕對的海空優勢和強大的重火力,不斷突破中**隊的防線,其兵鋒如鐵犁破土,一步步向著華夏腹心——武漢,碾壓而來。
1938年10月,在堅持了四個半月的苦戰之后,為保存有生力量,避免主力被日軍合圍,中**隊做出了一個痛苦而理智的決定。
主動撤出武漢。
武漢,淪陷。
壓抑的氣氛,再次籠罩了所有時空。
但這一次,帝王們的眼中,除了惋惜,更多的是一種洞悉戰局的理解。
“雖敗,卻非潰敗。”
曹操眼神凝重,手指在虛空中劃著地圖。
“以武漢為餌,將數十萬日軍精銳死死拖在中原腹地,鏖戰近五個月,使其兵力、財力、物力都消耗到了極限。拉長其補給線,使其深陷泥潭……”
他抬起頭,看向天幕,一字一頓。
“這,不正是應了那篇《論持久戰》的說法么?此乃戰役上的失敗,卻是戰略上的勝利!”
他的話,點醒了身邊的所有人。
是啊,戰爭,不只是爭一城一地之得失。
天幕旁白,在此時冷冷響起,印證了曹操的判斷:
“武漢會戰,中國雖失名城,卻以巨大的犧牲,徹底粉碎了日本帝國主義‘速戰速決’的戰略總方針。”
“侵略者妄圖三個月滅亡中國的狂言,變成了一個徹頭徹尾的笑話。”
“從此,抗日戰爭,由戰略防御階段,轉入了漫長的……戰略相持階段。”
畫面漸漸暗下,那片焦土與血水構成的戰場消失了。
但所有人都知道,故事還遠未結束。
“正面戰場轉入防御,而真正的風暴,才剛剛在廣袤的敵后開始醞釀。”
旁白的聲音變得神秘而充滿力量。
“在那里,一種前所未見的戰爭形態,將讓踏上中國土地的侵略者,陷入一場永無止境的噩夢。”
“那,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