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清若的勝利在臺上選選中引發了陣陣壓抑的騷動。幾名身著各派服飾的弟子不自覺地交換著眼神,指尖在劍柄上反復摩挲。她方才展現的步法分明夾雜著元嬰期修士才有的靈力震蕩。
天劍門席位間的空氣愈發凝滯。玉清寒垂眸拂拭著逸龍劍,十年前那個跟隨在木守正身后的雜役少年,如今竟能令靈劍發出龍吟之聲。當第三道鎏金劍紋自劍鐔處浮現時,觀禮臺傳來此起彼伏的抽氣聲——眾人皆知這是《九霄引龍訣》修至大成的征兆。
有眼尖者注意到他腰間新佩的墨玉螭紋玨,那分明是主峰長老閉關前從不離身的護體靈器。執事長老忽然輕叩青銅磬,余音中帶著不易察覺的靈力震顫:當評審席宣布下一場將由他對陣暮雪派親傳弟子肖云,擂臺四周的防御結界竟比往常多疊了三重水紋咒,湛藍靈紋在日光下流轉如活物。
暮雪派弟子肖云,素以清冷孤傲的氣質和精湛的簫法聞名。只見他手持那柄舉世罕見的玉骨簫,此簫乃是用極北之地萬年寒玉雕琢而成,經歷了無數歲月的沉淀,吸納了天地間的霜雪精華。他身姿輕盈如燕,腳尖輕點地面,似一陣清風般躍上了寬闊的青石擂臺。那寒玉腰帶與冰蠶絲絳在微風中獵獵作響,仿佛在訴說著他的不凡。玉骨簫通體晶瑩剔透,宛如一塊無暇的美玉,絲絲霜雪之氣在其表面流轉,十二孔洞中凝結的冰晶,隨著他沉穩而有節奏的呼吸,明滅閃爍,恰似浩瀚星河在倒懸流動。
肖云站定在擂臺之上,眼神冷峻如昆侖雪頂的玄冰,道袍下擺無風自動。起手式便是暮雪派威震江湖的暮雪十三疊中的"千山暮雪",玉簫斜指天際時,八寶瓔珞墜在簫尾叮咚作響。這一式蘊含著暮雪派三百年的深厚底蘊,以簫音為引,可喚出無盡寒潮。還未等那悠揚的簫聲響起,觀戰席上已有半數弟子敏銳地察覺到空氣中彌漫的寒意,慌忙運起護體真氣,以抵御即將到來的寒潮侵襲。
只見寒潮如一條雪龍般翻卷而來,所到之處,氣溫驟降。青石擂臺霎時被覆上了三寸厚的冰棱,這些冰棱在辰時陽光的照射下,折射出七彩冷光,光芒璀璨奪目,竟將十丈外的旗桿都鍍上了一層銀霜,觀禮臺上懸掛的十二盞琉璃風燈同時結出霜花,仿佛整個世界都被這股寒意所籠罩。
玉清寒手持逸龍劍,此劍劍身閃爍著赤金光芒,劍脊處七枚龍鱗狀的凸起正吞吐著灼熱氣息。見肖云攻勢凌厲,他不慌不忙地挽了個劍花,玄色云履輕輕踏碎腳下的冰晶,足底暗繡的八卦陣圖閃過微光。逸龍劍瞬間爆發出赤金劍氣,如同地底噴發的地火,熾熱而猛烈。劍氣在冰層下織成了一張火網,隱約可見九道龍形炎氣沿著八卦方位游走,每道炎氣經過之處,青石板上便留下焦黑的卦象紋路。融化的雪水蒸騰成漫天白霧,將整個擂臺化作了一片云海,霧中隱約傳來龍吟之聲,與遠處暮鼓樓的銅鐘齊共鳴,聲震十里。
只聽霧中錚然作響,竟是冰火二氣在半空劇烈碰撞,凝成了數百枚琉璃珠。這些琉璃珠晶瑩剔透,表面流轉著太極陰陽魚的光暈,在朝陽的照耀下閃爍著五彩光芒。當它們簌簌墜落時,在青石板上砸出了深淺不一的凹痕,最深處竟達半寸有余。有幾顆琉璃珠彈射至觀戰席前,被護場結界震成齏粉,化作紅藍兩色星火消散在空中。擂臺四角的鎮柱石獸口中銜著的避塵珠突然大放光明,在珠雨紛落中撐起屏障,方才護住四周旌旗未受波及。
隨著比試的激烈進行,轉眼到了第七回合。玉清寒眼神堅定如磐石,足尖輕點,點碎三塊玄冰樁,每塊冰樁碎裂時都迸發出真火的余燼。他整個人如離弦之箭般突進,施展的正是天劍門《九霄引龍訣》中的"游龍九式",身影快如閃電,殘影過處,冰屑紛飛如蝶。那些冰蝶尚未落地便被他周身罡氣融化,化作細雨紛揚,在陽光下折射出七彩虹霓。
肖云卻似早有預料,玉簫橫轉時,簫孔中溢出點點寒星,唇間溢出半闕《廣陵漢宮》。這《廣陵漢宮》乃是上古仙曲,據傳是廣陵散人觀漢宮飛燕舞姿所創,蘊含著移宮換羽的音波之力。此時,音波在虛空凝出六十四道冰輪,暗合伏羲六十四卦方位。冰輪旋轉著,邊緣鋒銳如刀,將襲來的金光切得支離破碎。音波化刃割裂空氣的尖嘯聲中,玉清寒三縷鬢發隨風而斷,發絲尚未落地便凍成冰線,叮叮當當散落在驚雷鼓旁。那面以夔牛皮制成的戰鼓表面頓時凝結出霜花,鼓面上用朱砂繪制的雷紋竟隱隱有龜裂之兆。
到了第十回合,氣氛愈發緊張如滿月之弓。逸龍劍穿透音障的剎那,劍柄上的墨玉螭紋玨突然迸發青光。這青光直沖九霄,竟是引動了劍中封印的上古龍氣。云層中悶雷滾動,紫電如游龍穿梭其間,仿佛是天地在為這場對決而轟鳴。這股龍氣竟將肖云袖中暗藏的三十六枚玄冰針盡數震落,每根針落地時都發出編鐘般的清鳴。這些玄冰針乃是用北冥深處的千年寒鐵打造而成,淬了北冥寒毒,毒性可封人經脈三個時辰。銀針落地即成冰花,沿著青石縫隙綻出蛛網般的霜紋,最后在擂臺邊緣凝成三朵碗口大的雪蓮,蓮心處各結著一顆赤紅丹珠,正是暮雪派獨門暗器"紅顏劫"的殺招。
待塵煙散盡,只見玉清寒的劍鋒凝著冰碴,正抵著肖云喉前三寸。細看之下,可見冰層里封印著縷縷赤金劍氣,每道劍氣都暗含游龍擺尾的軌跡。而他自己左肩道袍已被簫孔噴涌的霜氣蝕出星芒狀破口,皮下隱現的冰藍脈絡正沿著少陽經緩緩消退,右臂商陽穴上還凝著霜花,顯然也在肖云的攻擊下受了些輕傷。他持劍的虎口處結著薄冰,卻仍穩如泰山,足見內力之深厚。
兩人周身三丈內,冰火二氣仍在無聲交鋒。地面時而蒸起白霧,時而結出霜花,東南角的青磚竟在冷熱交替中裂開蛛網紋。半空中懸浮的冰晶與火星彼此吞噬,偶爾爆出團團光暈,將四周的日晷投影映得忽明忽暗。直到監場長老敲響銅鉦,清脆的聲音伴著回音在比試場上空回蕩,這生死一線的僵局才轟然破碎。這場持續了整炷香時間的精彩絕倫的比試,終于暫時落下了帷幕。
接下來,便是一場備受期待的激戰,對戰雙方分別是凌云閣主峰弟子秦飛和太虛派親傳弟子何熙。這兩人在修真界早已小有名氣,秦飛以凌云閣高深劍術聞名,何熙則憑借太虛派精妙劍招闖蕩四方,他們的對決無疑是這場盛會的重頭戲。
擂臺四周是密密麻麻的觀眾席,人群中不時傳來低聲的議論和期待的低語。青石臺上劍氣縱橫,仿佛有一道道無形的利刃在穿梭。兩道矯健的身影在暮色中交錯騰挪,猶如兩只矯健的雄鷹在天空中搏擊。
秦飛身形靈動,他踏著凌云閣獨門步法“踏云追月”,每一步都仿佛踏在云端之上,輕盈而又迅速。他手中的滄海劍在暮色中閃爍著寒光,挽出七重劍影,那劍影猶如層層海浪般洶涌澎湃。劍鋒過處,竟隱隱傳來海潮轟鳴,聲音低沉而又雄渾,仿佛將觀眾們帶入了那波濤洶涌的大海之畔。觀眾席中幾位年長的武者面露驚色,他們心中清楚,這分明是將滄海劍訣修至第六重方能引發的“潮音劍嘯”。能在如此年輕的秦飛身上見到這般高深的劍術,他們不禁對秦飛的未來充滿了期待。
何熙也毫不示弱,他身形驟然后仰,猶如一只敏捷的燕子般輕盈。手中的云龍劍順勢劃出半輪銀月,那銀月般的劍影在暮色中顯得格外耀眼。劍柄上的應龍雙目驟然泛起青光,仿佛有生命一般。三尺劍芒破空而出,這正是太虛派絕學“云龍三現”中的“龍抬頭”。這一招不僅化解了秦飛的凌厲攻勢,還在青石板上留下了五寸深的弧形刻痕,可見其威力之大。
兩人就這樣你來我往,纏斗至第七十六回合。秦飛突然變招,使出了“滄海一粟”。這一招看似漫不經心的斜刺,卻暗藏玄機,封住了何熙所有的退路。何熙在這千鈞一發之際,足尖點地凌空倒旋,身體在空中劃出一道優美的弧線。手中的云龍劍在周身織就了密不透風的“龍鱗結界”,金石相擊聲如驟雨敲窗,清脆而又急促。當二人錯身而過的剎那,何熙劍走偏鋒,使出了禁招“龍游淺灘”。這一招十分兇險,一旦使出,往往能出其不意地擊敗對手。
然而,秦飛早有預料。他的滄海劍突然脫手飛旋,以“孤帆遠影”的御劍之術直取何熙的空門。何熙的云龍劍回防時慢了半息,秦飛的劍尖已抵在何熙檀中穴三寸之外。勝負已分,秦飛贏得了這場激烈的對決。
收招瞬間,青石板上蒸騰起縷縷白霧,那是被劍氣蒸發的水汽。觀眾們沉寂數息后,爆發出震天的喝彩聲。幾位劍道宗師的目光敏銳,他們注意到秦飛束發的銀環已斷成兩截。原來,這是方才何熙那記“龍翔九天”的劍氣余波所致。
何熙將云龍劍歸鞘時,帶起清越的龍吟聲,仿佛在訴說著這場對決的精彩。秦飛拾起發環,眼中的戰意并未褪去。兩人相視而笑的身影,在斜陽的余暉中定格成了新的傳說,成為了江湖中人們口口相傳的一段佳話,激勵著無數后輩弟子在劍道之路上不斷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