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沖一聽到這兩個字,立刻坐直了身體。
他曾是朝廷命官,深知一個穩定有序的體系是何等重要,他身體微微前傾,等著趙嘆的下文。
“咱們山寨現在有七百多口人,這只是開始。等大哥你廣開山門的消息傳出去,以后來投奔的好漢只會越來越多,千人甚至萬人來投。”
“這么多人,每日的吃穿用度,兵器的損耗修補,船只的修繕,嘍啰的賞罰……樁樁件件,都需要有人來管,而管理者,必須有矩可依。”
這話讓林沖深有同感,他光是想想,就覺得一個頭兩個大。
趙嘆繼續道:“所以這第一步,就是要先建立規矩,現在咱們有了自己的軍隊,那就要有軍功簿。誰殺了敵,立了功,都要記下來,論功行賞。誰當了逃兵,壞了規矩,也要記下來,按律懲處。"
“再把山寨的錢糧拿出來,一部分作為軍餉,一部分用來修繕山寨,一部分用來采買物資,與外界互通有無。這一進一出,都要有賬本,要記得清清楚楚。”
林沖越聽越是心驚,趙嘆描繪的,分明就是一個小型朝廷的雛形!
趙嘆看著眾人若有所思的模樣,話鋒一轉:“不過,建立規矩只是第一步。接下來,還有更重要的第二步。”
他的話成功勾起了所有人的好奇心。
阮小七最先沉不住氣,他撓了撓亂糟糟的頭發:“趙哥,你就別賣關子了,快說呀,到底是什么事?宰皇帝?”
趙嘆沒搭理阮小七這個酒鬼,他站起身,走到聚義廳中央,背對著眾人說出兩個字。
“辦學。”
“噗!”林沖剛喝到嘴里的一口茶,直接噴了出來,濺了自己一身。
他嗆得滿臉通紅,手指著趙嘆:“辦……辦學?”
林沖嚴重懷疑自己宿醉未醒,耳朵出了問題。
武松把銅鈴大的眼睛瞪得溜圓。
阮小五更是直接笑出了聲:“哎喲我的娘!趙哥,你這玩笑開得也太大了!在咱們這強盜窩里辦學堂?教啥啊?”
阮小二和阮小七也跟著哄堂大笑,整個聚義廳里充滿了歡樂的氣氛。
在他們看來,這比剛才那個“海軍陸戰隊”的名字還要離譜一百倍。
自古以來,只有官府為了開科取士,或是那些名門望族為了家族延續,才會耗費巨資辦學。
哪有占山為王的強人,不琢磨著打家劫舍,反而要去開學堂教書的道理?簡直是滑天下之大稽!
趙嘆沒有笑,他就這么靜靜地等著,等所有人的笑聲都漸漸停歇,他這才開口,表情是前所未有的嚴肅:“大哥,二哥,還有阮家哥哥們,我沒有說笑。”
他伸手指了指外面那些正在忙碌的嘍啰:“諸位哥哥,看看他們,他們大部分都是活不下去的農夫、漁民,他們在山上每日操練,將來上了戰場,是要把腦袋別在褲腰帶上賣命的。”
“可他們為什么賣命,怕是自己都說不清楚。他們的孩子將來長大了,也會跟他們一樣,除了打打殺殺以外,其他什么都不懂。”
“如此一代傳一代,咱們梁山永遠都是一群只知打家劫舍的烏合之眾!我們落草,或是因奸賊迫害,或是因官府昏庸,或是因走投無路。可我們的的后代,就注定也要當一輩子賊寇嗎?”
武松和阮氏兄弟都沉默了,他們自己就是這樣,除了身上的武藝和力氣,別無長物。至于將來會怎樣,他們從沒想過。
趙嘆繼續說道:“若要成就一番真正的事業,不能只看眼前。我們要為二十年后,三十年后做打算!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我要讓梁山的下一代,人人識文斷字!我要讓我們的事業,后繼有人!”
“只有他們讀書明理了,才會明白我們今天聚義于此,究竟是為了什么!等我們這批人都老了,駕鶴西去了,他們才知道梁山未來的路該怎么走!才不會變成王倫那般,只知守著自己的一畝三分地,茍且偷生!”
說著,趙嘆又指向聚義廳門口那桿迎風招展的“替天行道”大旗:“寨里七百多號兄弟,又有幾人能理解這替天行道背后的意義。”
“轟!”
在場的所有人,包括林沖、武松在內,都感覺自己的腦子里像是炸開了一道驚雷。
趙嘆的話仿佛打開了一扇全新的大門,讓他們看到了一個完全不同的世界。
在那個世界里,人人都讀書識字,明辨是非,為了一個共同的信念而戰,國富民強,百姓安居。
趙嘆的這個愿景太過宏大,以至于讓他們一時間都說不出話來。
武松這個天不怕地不怕的漢子,此時也低著頭,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林沖更是激動得身體微微發抖,他從趙嘆的描述里,看到了一個足以讓他拋下一切,為之奮斗終生的目標。
他有些沙啞的開口:“三弟……”
阮小二此時也回過神來:“趙哥……你說得對。可是……咱們該教些什么呢?總不能真讓這幫強人的崽子去讀四書五經,然后考科舉吧?那也太荒唐了。”
阮小五也跟著點頭:“是啊,考上了功名,然后繼續為這個黑白不分的朝廷賣命?”
趙嘆聽到這話,嗤笑一聲,滿臉不屑:“我費這么大勁,是為了給朝廷培養人才?我又沒什么大病!”
“我要辦的,是咱們梁山自己的學堂!咱們要教的,是真正有用的東西,能讓他們明事理、辨善惡!”
一通長篇大論,趙嘆都說渴了,他走回來找了把交椅坐下,給自己倒了碗茶,邊喝邊說:“我的想法是,把學堂分成兩科。”
“分兩科?”眾人都好奇地看著趙嘆,想知道他葫蘆里到底賣的什么藥。
“對,文科和理科。”
林沖徹底懵了:“文科?理科?”
他活了三十多年,讀過的書不算少,卻從未聽過這兩個詞。
這文科、理科是什么來路?是哪家學派的分類?怎么聞所未聞?
趙嘆知道這事兒得掰開了揉碎了講,他解釋道:“大哥你聽我慢慢說,這文科主修的,是治國安邦的道理。”
“學的是《尚書》、《論語》、《禮記》、《春秋》這些。學這個,是為了讓他們明白什么是規矩,什么是道義,歷史中又留下了哪些教訓可作為前車之鑒。學會了這些,將來也好從中選拔出能管理山寨各項事務的人才。”
這還好理解,跟儒學教育有點像,林沖聽完點了點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