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嘆繼續解釋:“理科嘛,主修的是經世致用的學問!學的是《九章算術》、《齊民要術》、《千金要方》、《墨子》這些?!?/p>
趙嘆每說出一個書名,林沖的表情就多一分古怪。
算術、農學、醫術、工匠之學……
在他固有的認知里,這些都是上不得臺面的“雜學”,是那些市井小吏、鄉野郎中、泥瓦工匠們學的東西。圣人經典,經義策論,那才是讀書人該學的正途。
現在趙嘆竟然要把這些東西,和《論語》、《春秋》并列,堂而皇之地放進梁山的學堂里?
這……這簡直是斯文掃地!是對圣賢的侮辱?。?/p>
林沖終于忍不住了,他站起身,快速的擺擺手:“三弟,這……這萬萬不可!”
“《九章算術》不過是賬房先生的算賬之法,《齊民要術》是農夫種地之術,《千金要方》乃醫者懸壺濟世之用,至于《墨子》……更是工匠們的營造之學。這些雜學,如何能與圣人大道相提并論?讓山寨的孩童們學這些,豈不是不務正業?”
趙嘆苦笑一聲:“這些放在現代,就是數學、農學、醫學、工程學?!?/p>
林沖一愣:"現代?三弟,你在說什么?"
“咳咳?!壁w嘆干咳兩聲,“我是說,在將來,這些都是治國理政必不可少的學問?!?/p>
趙嘆看著林沖臉上的表情,知道他心里在想什么,于是開口解釋:“大哥,時代變了。光靠個人武勇,是成不了事的。未來的天下,靠的是各種各樣人才!”
“我先說《九章算術》,大家都覺得這不過是算賬用的,其實不然,算賬只是最淺層的,數學真正培養的,是人的邏輯能力。再說《齊民要術》,大哥說是農夫種地之術,也確實如此,可打仗打的就是資源,比的不過是誰的兵強馬壯,誰的糧草充足?!?/p>
“梁山泊周圍水土肥沃,咱們為什么不自己種?如何開荒種糧,如何興修水利,這書里寫得清清楚楚!至于《千金要方》,這就更好懂了,軍中無醫,與草菅人命何異?人才是最寶貴的資源,多活下來一個人,就能生四五個人,周而復始?!?/p>
“最后《墨子》,就不用多說了吧?攻城器械,軍事防守都少不了營造之學。文科教人明事理,辨善惡,知曉忠義,是為立心!理科教人通算術,懂農桑,會醫理,能工巧,是為立命!這就是我說的百年大計,教育為本?!?/p>
林沖聽后捏呆呆的發愣,他想起了馬援說劉邦,高帝無可無不可。
原本他還不求甚解,現在聽趙嘆這樣說完,他方才醒悟,原來這就叫成事者行事不拘成法。
阮氏三雄也是面面相覷,如果說之前他們對趙嘆只是佩服其計謀,那么現在,他們心中則一種敬畏的情緒。這個人腦子里裝的東西,是他們做夢都沒想過的。
而武松則更直接,他兩眼微微泛紅的捏了捏拳頭,然后站起身來,對著趙嘆說:“三弟,我想下山去,回清河縣把我哥哥接上山來?!?/p>
趙嘆聽完一個激靈,臥槽!這哪跟哪???我說什么了你就要去找你哥啊?
趙嘆現在腸子都悔青了,早知道不說那么多廢話了,武松萬一跑了咋整?
他支支吾吾半天,開口問道:“這……卻是為何?武植哥哥不似我等,皆有命案在身,他一屆良民,清白之身,肯上山落草嗎?”
這話趙嘆曾問過武松一遍,當時武松也是認為他哥哥是不肯上山落草的。
而現在武松卻堅定的點點頭:“若是尋常的落草為寇,我哥哥定是不肯來的,我也不想讓哥哥來。但三弟你想打造的梁山不同,雖然我也說不上是什么,但肯定不是賊寇所為?!?/p>
武松雖然不知道趙嘆搞這些是為了什么,但他知道,這就是他心中盛世的樣子,他愿意拉著自己的哥哥來開創這個盛世。
趙嘆心里這會兒是十五個吊桶打水——七上八下,他本就憋著讓潘金蓮趕緊弄死武大郎,沒有弱點的武松才無懈可擊。
這下倒好,武松要去找武大郎,此時潘金蓮可還沒出場呢!
趙嘆心說:“讓武大郎上了山來那還了得?到時若武大郎的意見與我相左,武松還能聽我的話?該想個什么辦法弄死武大郎呢?”
左思右想也沒個好主意,趙嘆決定暫且拖著武松吧,最終他誠懇得點了點頭:“好吧,待山上一切安排妥當,二哥再陪我去辦件事情,事了之后我同你一起回清河縣,去尋武植哥哥。你在清河縣有命案在身,行動多有不便,我與你同去,也好有個照應?!?/p>
武松聽完后感激的對趙嘆一抱拳:“自家兄弟不說兩家話,有勞三弟了!”
趙嘆也回了一禮:“二哥不必如此,此乃分內之事?!?/p>
同時他心里默默祈禱,潘大姐你可快著點啊,我拖不了太久啊!
林沖這時也回過神來,趙嘆這個比自己小了十多歲的年輕人,簡直像一個活了幾百年的老妖怪,舉手投足之間,謀劃的都是幾十年后的天下格局。
“三弟,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今日得聞三弟高論,方知天地之廣闊,林沖空有一身武藝,今日才知自己半生所學是何等淺薄。只是……辦學堂,總得有先生吧?這教書的先生,咱們從哪兒找?”
趙嘆聞言,卻是不慌不忙:“大哥問得好。這教書先生的人選,我心里已經有數了。不過這事兒不急,我得親自下山去請。但在請先生之前,咱們還有幾件更要緊的要辦,須得大家分頭行動才行。”
眾人聞言,齊齊望向趙嘆。
林沖率先開口問道:“是何要事?”
趙嘆立刻答道:“大哥,你得給柴大官人寫封信?!?/p>
“柴大官人?”林沖一怔。
趙嘆點點頭:“沒錯,咱們火并了王倫,奪了梁山。這件事,于情于理,都得知會柴大官人一聲。畢竟,當初是他舉薦你我上山的?!?/p>
此話一出,林沖臉上頓時露出一絲愧色。
他心中對柴進充滿了感激的。若不是柴進仗義疏財,他林沖的尸骨恐怕早就爛在滄州牢城營里了。
王倫那廝雖是心胸狹隘,咎由自取,但自己一行人畢竟是受了柴進的恩惠才上的梁山,如今卻反客為主,殺了王倫,奪了山寨。
此事若是處理不好,引起柴進的誤會,以為他林沖是個忘恩負義的小人,他豹子頭林沖日后還如何在江湖上立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