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夏語無倫次地解釋,還此地無銀三百兩地加了個重重的“嗯!”來強調。
江靜知忍不住笑出聲:“行行行,互相幫助,共同進步嘛!我懂!”她眼神里的戲謔更濃了,“看來以后語文這科,是不用我操心了?自有高人指點咯?”
“不是!你…你還是得管!”余夏急了,一把將練習冊放下,“雙管齊下!兩條腿走路才更穩當!真的!”
看著他氣急的樣子,江靜知見好就收:“逗你的啦!我剛剛發了套數學反饋題給你,趕緊的,做完了發回來給我!人家好心幫你語文,你這數學要是再滑坡,那可真是‘偏科’偏出新境界了。”
“已經打出來了,我馬上做!”余夏松了口氣,趕緊拿起筆,埋頭研究錯題,只是耳根那抹紅,好久都沒褪下去。
第二天剛到學校。
應婉婷關心的問余夏:“昨天給你的強化任務,感覺難不難?”
余夏才猛地想起這茬。昨晚補完前天的語文作業就已經凌晨了,他直接睡了,這會兒他還困得發懵呢。
“啊?那個……”他有些不好意思地撓頭,“江老師說……我覺得,還是得先保證跟上老師的統一進度,先把語文老師布置的任務完成,所以……”
應婉婷的眼神瞬間冷了下來,聲音里透著一絲委屈:“那是我周末花了整整一天,還熬夜才幫你整理、寫出來的。你卻連看都不看?”
“看了看了,我也確實覺得你提的意見挺好的。”余夏頓時語塞,一股強烈的愧疚感涌上心頭:“對不起,我……”
“OK,明天,”應婉婷不容置疑地截斷他的道歉,“我希望看到至少一項任務的完成稿。可以嗎?”
“好好好……可以。”余夏如蒙大赦。
應婉婷的神色這才稍緩,露出笑臉。她狀似無意地換了個話題:“你那個家教,是哪里人?”
“南州。”
“哦,就是上次在Q大見過的那個?”應婉婷語氣淡淡,“她了解燕城高考的最新動態和命題偏好么?花錢事小,要是被不夠專業的指導帶偏了方向,浪費的時間可補不回來。”
余夏張了張嘴,想反駁說江靜知很專業,但話到嘴邊又咽了回去,只含糊地“嗯”了一聲。
有什么必要為了與她不相干的人辯解?
應婉婷似乎并不期待他的回答,繼續道:“那你現在有整體的復習計劃嗎?當然,如果不方便,可以不說。”
“有。”余夏從書包里拿出那份自己引以為傲的《高三沖刺階段戰略協同及資源分配時間表(v3.0)》,遞了過去。
應婉婷快速瀏覽著,指尖點著屏幕上密密麻麻的時間塊,眉頭微蹙:“你自己制定的?強度是不是太大了點?幾乎沒留出任何彈性時間和放松間隙。你的家教沒有幫你審閱調整一下嗎?”
“嗯……”沒有得到預想中的贊同,余夏有點悶悶的,“她……覺得還行。”
應婉婷將時間表遞還給他,轉而建議道:“另外,關于數學壓軸題部分,我建議你近期重點強化遞推數列構造和抽象函數性質分析。近五年,這兩類題型考查頻率和分值占比顯著提升。如果有需要,我們可以找時間討論。”
“好啊!”余夏被她無私的幫助態度打動,一時也不好藏著掖著,便從書包里翻出江靜知給他的那本數學壓軸題筆記:“正好,我這兒有一本這方面的筆記,總結得挺全面的,你可以看看。”
應婉婷接過,注意到筆記封面“南州一中江靜知”幾個字,只是隨意翻看了幾頁,便遞還給他:“筆記做得挺工整。我的建議是,最好以燕城幾所頂尖高中的內部模擬題為主要參考。畢竟,”她抬眼看向余夏,“我們目標的高度,一般人想都不敢想,又能做多深入的研究呢?余夏,少年班的智商測試結果難道不能證明我的選擇最優嗎?”
余夏接過筆記,忽然感覺手里沉甸甸的,心里也莫名地堵了一下。
周三的晚自習,教室里只剩下零星幾個埋頭苦讀的身影。
余夏深吸一口氣,將那份寫得密密麻麻的作業紙推到了應婉婷面前。
他嚴格按照她的要求,完成了一份語文“加餐”——一篇文言文深度解析、一份現代文閱讀思維導圖,外加一篇議論文練筆。
應婉婷放下手中的習題集,目光落在那些工整的字跡上。她拿起紅筆,一行行仔細審閱,時而圈點,時而在一旁寫下批注。整個過程,她異常安靜,眉宇間不見平日里的清冷與銳利,反而透著一股專注和愉悅。
十幾分鐘后,她終于抬起頭,看向一旁有些忐忑的余夏,嘴角牽起一個真實的弧度:“做得不錯。這篇《過秦論》的析讀,抓住了‘仁義不施而攻守之勢異也’的論證層次,你看,這樣是不是比之前浮于表面的翻譯強多了?”
余夏認同的點點頭。
她語氣罕見的平和,還帶著循循善誘:“如果你還能聯系當時客卿制度與秦孝公求賢令的背景,就能更理解賈誼的深意……”她耐心地補充了幾個思考角度,聽得余夏茅塞頓開。
“這篇議論文,”她指尖點著作文紙,“你看,從‘科技發展’到‘人文關懷’的過渡略顯生硬,如果加一段‘科技倫理’作為橋梁,說服力會更強。像這樣……”她拿起筆,在稿紙空白處流暢地畫出了一個更精巧的論證結構圖。
余夏聽得入神,只覺得眼前仿佛打開了一扇新的窗戶,以往有些模糊的概念瞬間清晰起來。他忍不住感嘆:“原來還可以這樣!我之前怎么就沒想到……”
應婉婷看著他眼中閃爍的悟性和毫不掩飾的欽佩,也因被認可而感到了極大的滿足。
她微微頷首,語氣少了幾分往日的疏離:“文科的思路是需要引導和訓練的。你底子不差,就是缺乏系統的方法和一點……撥云見日的點撥。咱班人這么多,老師顧不到每一個人很正常。你的家教負責的科目這么多,講得沒那么細致也很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