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有些奇怪,王掌柜居然讓他和賣方直接見面,而不是由他做中人,從中間抽取一部分酬勞。
謝湛看了看顧玖,“怎么樣,價格可還行?”
顧玖笑道:“行啊!”
可太行了,比上次那根足足多了一千兩呢。
謝湛也知道這價格已經(jīng)頂天了,再漫天要價,和對方討價還價也沒意義,就一口應(yīng)了下來。
“是現(xiàn)在交易嗎,不知道公子把人參帶來了嗎?”李五問道。
解釋道:“我們一家是路過宣州,在這里停不了多長時間,如果能盡快買到人參最好。柜坊的憑貼我都帶了,公子您若沒帶,你府上如果不遠(yuǎn)的話,能不能回去一趟取過來,我就在這里等著。”
說著,把三張憑貼取出來,展開在桌上,讓大家看到他的誠意。
謝湛掃一眼憑貼,就道:“人參我們帶了,李五爺若著急,現(xiàn)在就交易吧。”
李五露出高興的神色,索性大方的把憑貼往前面推了推,“您先收著。”
謝湛沒客氣,把憑貼拿過來,看一眼真假,然后推給顧玖。
顧玖上次見過憑貼的樣子,認(rèn)得上面的戳,看了看,確定是真的,一轉(zhuǎn)手就收起來了。
然后取下肩上的小包袱,人參遞給李五。
李五把人參翻過來翻過去的看了幾遍,主要誰家的人參不是用上好的盒子裝著,底兒鋪上金黃色或大紅色的錦緞,每根須都用紅線仔仔細(xì)細(xì)扎好。
這兩人倒好,就一塊包袱皮包著,就這么隨意遞過來。
顧玖看他的樣子,就道:“放心,不假,不信你出去讓懂行的看看。”
李五笑笑,收起人參,沒說相信顧玖的話,也沒說不信,只道:“茶水錢在下下去付了,兩位慢用,在下先告辭了。”
顧玖知道他要去找人看人參,和謝湛兩人起身,送他離開。
李五揣著人參下樓,打算去對面百草堂,找杜老大夫給看看。
剛到對面,就聽見排隊(duì)看診的人在議論什么顧小神醫(yī),吹得簡直天上神仙一樣。
“老許家聽說已經(jīng)發(fā)了,到現(xiàn)在還有人每天捧著銀錢去看許大郎的肚子,看一眼三十文,問問題四十文。真的,不信你們問杜老大夫,杜老大夫可是親眼見過許大郎肚子的!”
“聽說顧小神醫(yī)才十二三歲,那么點(diǎn)的孩子,真的那么能耐?”
杜老大夫抬起頭,哼哼了兩聲,“有志不在年高,不用懷疑,顧小神醫(yī)的醫(yī)術(shù),老夫是見過的,可謂神乎其技,老夫佩服的緊!”
“哎喲,杜老大夫都佩服的話,那醫(yī)術(shù)一定很好了,也不知道去哪里能找顧小神醫(yī)看診?”
“聽說以前在醫(yī)署接診,現(xiàn)在也不去了。”
李五聽了一耳朵,感覺有些神奇,擠過去問杜老大夫:“老先生,敢問大家說到顧小神醫(yī),去哪里才能找得到?不瞞您說,我家里長輩生了重病,名醫(yī)都看遍了,也沒能治好,這位顧小神醫(yī)這么厲害,在下想去試試。”
杜老大夫抬起眼,很奇怪的看他一眼,“是李五爺啊,你剛剛不是才見過?你的人參不就是跟顧小神醫(yī)買的?”
李五瞠目結(jié)舌,不是,您老也沒告訴我那就是顧小神醫(yī)啊?
不對,哪個是顧小神醫(yī)?那個少年也不像十二三歲啊,難道是那個女娃?
就又跟杜老大夫打聽一嘴,“顧小神醫(yī)是男是女?”
杜老大夫又奇怪的看了他兩眼,旁邊的人就嘴快的告訴了他答案。
李五默默退出百草堂,也不問人參真假了,退到最后邊,跟等著看診的人,仔仔細(xì)細(xì)打聽有關(guān)顧小神醫(yī)的事情。
李五離開百草堂后,在宣州城西南邊的小巷子里穿來穿去,來到一處小宅院里。
這一帶居住的都是平民,以外來人口為主,多數(shù)都是在這邊租房子住的人。
進(jìn)入院子,匆匆走進(jìn)主屋。
一名留著長髯的老者迎上來,“怎么樣,買到了嗎?”
李五道:“買到了,您老看看地道不地道?”
說著取出包好的人參遞過去。
老者打開,仔細(xì)辨認(rèn)了一番,笑著贊許道:“不錯不錯,是地道的老山參,瞧瞧這蘆碗,這參須,至少是兩百年的參,這可不多見啊!你是從什么人手里買的?”
李五的神情有些興奮,“這參的原主人,我聽說是個小神醫(yī),據(jù)說有個人被人踢破了腸子,這位小神醫(yī)把那人的肚子剖開,切掉破了的那段腸子后,又給縫起來,結(jié)果您猜怎么著?”
老者下意識的反駁:“別告訴我人還活著,這簡直是無稽之談,絕對不可能還活著!”
李五耐心的道:“人的確還活著,據(jù)說每天有不少人去那人家里觀看被剖開的肚子,顧小神醫(yī)的名字都傳遍了。您老若不相信,不如咱們也去看看不就知道是真是假了?”
老者擰眉搖著頭,斷然道:“世上以惡訛傳訛的事情多了,老百姓見識短,什么事到了嘴里都被夸大十分。別說截掉一截腸子,就是把肚子劃開那么大一個口子,原封不動再縫上,還能活不下來的也沒幾個,這件事簡直無稽之談。”
李五著急的道:“孫老,百草堂的杜老大夫親眼見了……”
“一個小地方的土郎中而已,好了,這件事不要再提了,人參找來了,就可以給主子試試了。”
李五只好閉上嘴。
……
宣州城外的某處山里,一行人避開村落,在人跡罕至的地方進(jìn)入大山,走在雜草橫生的山間。
在最前面帶路的是徐青陽。
落后幾步的是公孫喆和成定安,兩人各自帶著自己的護(hù)衛(wèi)、下人,烏泱泱二三十人。
成定安高一腳低一腳,邊走邊抱怨:“這是什么破地方,這都沒路。”
公孫喆呼哧呼哧喘著粗氣,對他的抱怨嗤之以鼻,“不會吧,不會吧,這點(diǎn)苦累都受不了,還想什么發(fā)大財(cái),不如回去做你的米蟲。”
“誰米蟲,誰米蟲?”成定安不樂意的反駁:“你以為誰都像你一樣,混吃等死?敢不敢比比誰的腳程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