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新大喜出迎。
于禁身為五子良將之一,其能力自然不必多言。
曹操前期的時候,除去諸曹夏侯之外,唯一一個能夠別領一軍的外姓將領就是他了。
從最開始的攻徐州、擊呂布、破高雅,到后來的張超、劉辟、黃邵、橋蕤(rUí)、袁紹、昌豨等等......
這些人全敗在于禁手下過。
其中袁紹還敗了兩次。
在那場大水之前,于禁從軍三十年,一次敗仗都沒有打過。
其軍事能力可見一斑。
其實包括水淹七軍,也不是他指揮上的問題。
演義中把這場勝利歸功于關羽的謀劃,說于禁將軍隊駐扎在洼地,不識天時。
等到暴雨來臨之際,關羽決堤放水,水淹七軍。
這種說法純屬老羅黑人。
不僅把于禁當成弱智,還把當時負責指揮他的曹仁也當成了弱智,順帶著也把關羽當成了弱智。
駐軍河谷之時,占高遠濕,這是常識。
江漢夏秋多雨,易發洪水,也是常態。
就算于禁真不知道,曹仁久駐襄樊,難道他還不知道么?
實際上,于禁當時駐扎的地方叫鄧塞,是一處高地。
敵人都沒在洼地駐扎,關羽去決的哪門子堤?
只不過誰都沒有料到,那場暴雨實在是太大了。
《龐德傳》中就有記載:會天霖雨十馀日,漢水暴溢,樊下平地五六丈,德與諸將避水上堤,羽乘船攻之,以大船四面射堤上。
漢時一丈兩米三,五六丈就是十幾米水深。
于禁的部隊被洪水分割在各個高地之上,士氣低落。
當時魏軍又沒有水軍,在這種大水下連糧草都沒法補給。
再加上關羽抓住時機,出動水軍的一通猛射。
這種仗怎么打?
沒法打。
后來于禁回歸魏國的時候,曹丕就曾下詔寬慰:樊城之敗,水災暴至,非戰之咎,其復禁等官。
司馬懿和蔣濟在阻止曹操遷都時,也說過‘于禁等為水所沒,非戰攻之失,於國家大計未足有損’這種話。
于禁唯一的黑點就是投降這件事。
在張新看來,這其實也算不上是什么黑點。
絕境之下,還沒法反擊,投了也就投了。
關羽作為劉備元老,不也投降過么?
只是當時有新降不久的龐德死戰不降,才將于禁這個曹魏元老襯托的十分不堪罷了。
“你就是于禁,于文則么?”
張新行到營門口,仔細打量著于禁。
于禁給他的感覺,和高順很像。
都是那種比較嚴肅正經,不茍言笑的人。
無愧于歷史上的‘毅重’之號。
“是。”
于禁點點頭,行了一禮,“小人于禁,拜見牧伯。”
“進營說。”
張新一把抓住于禁的手,與他把臂而行。
于禁頓時受寵若驚。
張新是什么身份?
朝廷的宣威侯,青州牧,鎮東將軍。
他又是什么身份?
一介白身罷了。
堂堂宣威侯,青州牧,鎮東將軍,竟然與他把臂而行?
這是何等的禮賢下士!
張新拉著于禁來到帳中,指了一個座位。
“來,文則,坐。”
“謝牧伯賜座。”
于禁連忙行禮,小心翼翼的坐了上去。
張新也到主位上坐好,開口笑道:“我上任之時途經兗州,聽聞文則頗有治兵之才,不知文則可愿賜教?”
于禁聞言,知道張新這是在考校他,深深吸了一口氣。
“牧伯請問。”
張新問。
于禁答。
二者一問一答之間,時間不覺便過去了兩個時辰。
張新十分滿意,心中不斷思索。
“于禁確實有才,但要怎么安排呢?”
他雖有鎮東將軍之職,但劉宏并沒有讓他開府,因此他沒法征辟于禁做將軍府的長史、司馬之類的官職。
而以于禁之才,給個普通的從事,或者曲軍候這樣的職位,又顯得有些委屈。
上報朝廷給他請封吧,一來一回又要好幾個月。
思來想去,張新決定先將青州治中這個職位給他過渡一下。
治中監察州治所在之郡,同時還兼有功曹的職權,是在州牧、別駕之下的三把手。
雖是百石吏,但權力極大。
從一介白身一躍成為一州的三把手,于禁激動萬分,離席下拜。
“臣愿為牧伯效犬馬之勞!”
“起來吧。”
張新笑著扶起于禁,將心中所想說給他聽。
治中只是過渡之職,自己后續會為他再求一個千石的別部司馬。
于禁自然是千恩萬謝。
治中也好,別部司馬也罷,于他而言,都是一步登天,沒有區別。
張新命人將高順叫了過來,介紹給于禁認識,隨后說明了一下營中的情況。
“文則既擅練兵,便去協助伯平,訓練新兵吧。”
“諾。”
于禁領命。
高順帶著于禁離去。
張新在帳中哈哈大笑。
五子良將已得其四,就差一個張郃了......
安排完營中事務,張新又給幽州那邊寫了一封信,讓夏侯蘭過來,幫忙制定軍法,并向那些黃巾降卒宣貫。
隨后他便待在大營之中,安心練兵。
那些黃巾降卒十分配合。
作為降卒,張新不僅沒有殺他們,昨天還分了肉湯給他們喝。
這讓沒過過幾天好日子的他們十分感激,紛紛愿意為張新效力。
張新趁熱打鐵,大手一揮,給他們賜了一個番號——
青州兵!
一應待遇,皆按漢軍的標準來,不以他們是降卒而歧視。
頓時,青州兵士氣高漲,操練起來也更加賣力了。
過了幾日,張牛角與徐和回營,比起臨走之時,隊伍中多了五六千人。
河北已復!
張新讓這些人先駐扎在城外,隨后進城來到太守府,命平原太守將郡中的田畝賬冊取了過來。
平原太守頓時戰戰兢兢,汗如雨下。
但他又不敢違抗張新的命令,只能令人將田冊取來。
看完田冊,張新眉頭深鎖。
在官府中登記造冊的田地,竟然只有不到四百萬畝!
平原是青州第一大郡,人口超過百萬。
區區三百多萬畝的土地,肯定養活不了這么多人。
其他的土地都到哪里去了?
很明顯,被地方大族隱匿了。
看來得找這些大族聊一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