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時高陽王已經成親了,高陽王妃身懷六甲,臨盆在即,高陽王要不是結識了王爺,他會買件禮物回去哄王妃高興。
雖然王爺戴著面具,看不到他的相貌,但莫名有種一見如故的感覺。
兩人找了個位置絕佳之地喝酒。
與人結識,戴面具其實很不禮貌,但王爺是寧朝靖北王府世子,高陽王和他走的近,不是好事。
王爺便沒有摘面具,只道,“怕嚇到你,我就不摘面具了。”
高陽王沒多想,只當他是毀容了,還寬慰王爺,“男才女貌,對男子而言,才華更重要,你我結識,與家世容貌皆無關。”
相談甚歡,相見恨晚。
兩人飲酒,直到逛花燈會的人少了一半,方才告辭。
一個回高陽王府,一個回行宮下榻。
當時王爺和永王到南梁賀壽,怕路上耽擱,便提前十天半個月出發(fā),一路暢行無阻,抵達南梁時,距離南梁皇帝過壽還有小半個月。
他們是為給南梁皇帝賀壽而來,南梁不會給他們辦接風宴。
這半個月他們左右閑著沒事,就欣賞南梁的風景,也不枉千里來一趟。
王爺以為想再見那姑娘,可能要在南梁皇帝的壽宴上了,結果沒兩天,他們就在南梁城外雞鳴寺又碰到了。
南梁雞鳴寺普遠大師,佛法高深,還擅長養(yǎng)茶花,南梁皇帝最喜歡的也是茶花,那姑娘是為求普遠大師手里那株名滿天下的十八學士而來。
不過這已經是她來的第四回了,前幾次都空手而回,但她性子倔的很。
自家父皇是南梁皇帝,坐擁天下,什么奇珍異寶都擁有了,但他近來身體不好,太醫(yī)說不剩多少時日了,父皇唯獨喜歡茶花,可能是父皇最后一個壽辰了,她想投其所好,讓父皇高興。
可不論她威逼利誘還是苦苦哀求,普遠大師都不為所動,說的話更是高深莫測。
這株茶花你所得,但非你所取。
這株茶花在等它的有緣人。
但這個有緣人不是她。
雖然最后會到她手里。
她想不明白,既然最后這株茶花注定歸她所有,為什么不能直接給她呢?
然而得到的回答越發(fā)離譜。
普遠大師說,“事關南梁國祚,不可兒戲。”
不過是一株茶花而已,竟還和他們南梁國祚有關了。
要換個人說,她頤和公主都要以危言聳聽賞他三十大板了,但普遠大師是高僧,父皇對他都要畢恭畢敬,何況是她了。
她以為這回又要空手而回了,她情緒失落,就在她要離開雞鳴寺時,前幾日花燈會上錯認成堂哥的男子騎著馬闖入她的視線。
把人認出來的瞬間,她的臉頰就通紅了,陽光下,比盛開的桃花還要嬌艷幾分。
想起來就丟人,她堂堂頤和公主還沒做過這樣丟人的事呢,她準備悄悄溜走。
但沒走掉,被攔下了,人家向她討債,“姑娘欠我的,準備何時還我?”
她也就花了他五兩銀子。
看他穿戴,雖然戴著面具,但言談舉止,出身絕對大富大貴,被她搶荷包都沒阻攔,現(xiàn)在卻在大庭廣眾之下要她還錢。
她臉上掛不住,干脆把荷包扔給他,“不用找了。”
她帶著宮女就要走。
男子卻道,“太多了。”
她道,“多的算你陪本……陪我逛花燈的報酬。”
男子笑起來,“那又不夠了。”
那姑娘氣結。
她這荷包里有五百多兩銀子,花燈會上他不過陪她逛了半個多時辰,這還不夠?
她昂著脖子道,“那你要多少?”
男子道,“我陪你逛花燈會,你陪我逛雞鳴寺。”
這要求不算過分。
再者她本來也是想四下逛逛的,只是每回來,求不到茶花,便沒有了閑逛的心情。
她一口應下。
宮女勸阻,畢竟這男子來歷不明,還戴著面具,不以真面目示人,怕他有所圖謀,不敢掉以輕心。
但頤和公主沒這么想過,要圖謀,花燈會上人來人往,他早下手了,不用等到現(xiàn)在,何況是她自己認錯人,隨便在街上抓的,要圖謀,也該是他懷疑她對他有所圖謀。
頤和公主陪他逛雞鳴寺,問道,“你不是京都人?”
她這個養(yǎng)在宮里的公主,一年都會逛一兩次雞鳴寺,只要是他們南梁京都百里范圍內的,就沒有沒逛過雞鳴寺的。
男子道,“第一次來京都,尚不熟悉。”
難怪了。
京都的那些世家子弟,她不說全見過,但在宮宴上見過大半,如他這般氣質的,要是以前見過,不可能一點印象沒有。
本來她心情煩悶,四下逛逛,心情好了許多。
宮女甚至悄悄打趣她,“皇上不是要給公主選駙馬嗎?奴婢看他正合適。”
她差點沒追著宮女打。
時辰差不多了,她該回宮了,便要告辭。
只是走的時候,她回頭看了一眼普遠大師禪房所在的方向,眼底流露一抹失落,被男子看見,他問道,“有為難之事?”
那姑娘搖頭,沒有說話。
宮女道,“我家姑娘想求普遠大師手里那株茶花十八學士,但我家姑娘不是那株茶花的有緣人。”
“走吧。”
那姑娘離開了,王爺去拜訪普遠大師。
平常極少見外客的普遠大師,見他了。
但見他說的第一句話,就狠狠驚了他一下,普遠大師嘆息,“可惜,你不是我南梁人。”
王爺?shù)溃胺鹬餮劾铮娚降龋沂遣皇悄狭喝耍钟泻畏粒俊?/p>
普遠大師道,“非我南梁人,成不了我南梁駙馬。”
“以你之才,可渡我南梁劫數(shù)。”
王爺,“……???”
他是寧朝靖北王府世子,他連寧朝公主都不會娶,怎么會娶南梁公主?
“罷了,冥冥之中,自有定數(shù),非我人力可改天命。”
“那株茶花,你帶走吧。”
他還以為要費一通周折才能帶走那株茶花,沒想到這么容易。
王爺不解,很想問一句。
但普遠大師已經緊閉雙眸。
他不便再打擾,便行禮告辭了。
王爺以為那姑娘住在高陽王府,就差人把那株茶花十八學士送去高陽王府了。
高陽王還納悶,是誰送來的,但他知道頤和公主為了這株茶花是辦法用盡,也不知道是什么送來的,他直接派人把茶花給頤和公主送去。
頤和公主幾次碰壁,父皇壽辰在即,她三個月都沒拿到的茶花,她沒把握在最后十天能拿到手,她的另外準備壽禮了。
就在她發(fā)愁準備什么,讓父皇高興時,宮女就抱著那株她心心念念的十八學士進來。
她還以為自己看花眼了,“十八學士?”
“哪來的?”
她愛不釋手。
宮女道,“是高陽王世子派人送來的。”
頤和公主吃驚,“霖哥哥怎么會從普遠大師手里得到它?”
宮女道,“不是高陽王世子拿到的,是有人送去高陽王府的。”
“誰送的?”頤和公主很好奇。
宮女搖頭,她也不知道,她小聲猜測,“會不會是那個戴面具的男子送的?”
公主今天才去雞鳴寺求十八學士,傍晚就拿到了,宮女不信會有這么巧合。
頤和公主也懷疑是他,不管怎么得來的,能拿到這株茶花最重要,以后要能再見到,她問他就知道了。
拿到茶花,頤和公主沒再出宮一步。
王爺?shù)故钦粘鲩T,也沒再見到頤和公主,倒是碰到高陽王幾回,請他游湖泛舟,甚至邀請他進府,王爺?shù)K于身份,沒有進高陽王府一步。
轉眼十天過去,到南梁皇帝的壽辰之日。
他和永王一起進宮給南梁皇帝祝壽。
但他們誰也沒想到,南梁皇帝在這一天駕崩了。
王爺更沒想到,他在宮里見到了那姑娘,她是南梁頤和公主。
他見到她時,她剛得知自家父皇駕崩,她趕著要把那株茶花送給自家父皇,卻因跑的太急,往前一摔。
那株費盡心思得不到,不知道是誰送給她的茶花摔到了地上,精致的花盆摔的四分五裂。
她哭著把茶花抱起來,從他跟前跑過去。
那一瞬間,是那么的心疼。
他腦海中閃過普遠大師的話——
非南梁人,成不了南梁駙馬。
南梁皇帝駕崩,壽宴取消,改辦喪事。
他和永王連南梁皇帝的面都沒見到,就出了南梁皇宮。
南梁皇帝駕崩,南梁太子也就是頤和公主一母同胞的兄長繼位。
王爺和永王一起恭賀了南梁太子登基,就啟程回寧朝了。
在南梁太子的登基大典上,王爺敏銳的覺察到南梁皇帝的親弟弟,南梁太子的皇叔代王的野心,他沒把南梁新帝放在眼里。
而且南梁皇帝信任自己的弟弟,讓他執(zhí)掌兵權,這是大患。
在看到頤和公主摔倒后,王爺就再沒見過她的面,只是心底那抹身影,揮之不去。
他很清楚,他一個將軍王世子和南梁公主不會也不能有交集,三面之緣,可能要用一生去遺忘。
他們回到寧朝,不過當時邊關有點事,王爺就讓永王先回京復命,他留在邊關。
他在邊關待了小兩個月,就在他準備回京時,南梁傳來密報,代王意圖謀反。
王爺腦海中閃過頤和公主摔倒時的模樣,他情難自抑,快馬加鞭趕到南梁。
他也不知道自己去能做什么,但代王要真謀反了,他不會給南梁新帝和頤和公主活路。
但他趕到時,已經遲了一步。
南梁皇宮一片火海。
宮里宮外都亂成一鍋粥了。
但亂也有亂的好處,守衛(wèi)嚴明的皇宮,他輕而易舉就進去了。
他和高陽王找到頤和公主時,她的寢宮被大火吞噬,她抱著才三個月大的南梁小太子,在火海中逃竄,求助無門。
就在所有人都以為頤和公主死定的時候,就連高陽王都是這么認為的。
王爺沖入了火海,再也沒出來。
高陽王以為王爺給頤和公主還有小太子陪葬了。
他接受不了代王弒君奪位,渾渾噩噩的回府,卻在府外看到了闖入火海的王爺,頤和公主和孩子待在馬車里。
高陽王還以為自己出現(xiàn)了幻覺,不敢置信。
王爺確實冒險進去救人的,但他從來不做一點把握都沒有的事。
高陽王拍著他肩膀道,“你怎么逃出火海的?”
王爺?shù)溃爱敃r門外那么多人,直接出來,難逃一死,所以我?guī)龔暮箝T走的。”
在那樣危急的關頭,還能想到逃命之后的事,高陽王打心底佩服。
高陽王和老王爺要討伐代王,并積極找人同謀此事。
王爺問他們,“代王手握兵權,又已經坐到那個位置上去了,你們有幾分勝算能將他拉下來?”
勝算。
一分也沒有。
老王爺?shù)溃凹幢銢]有勝算,拼著這身骨頭不要,我也不能讓南梁落入這樣的亂臣賊子手中!”
王爺直言道,“你們唯一的希望是南梁小太子。”
“韜光養(yǎng)晦,庇佑他平安長大,他能名正言順的興討伐之師。”
“不然你們就算真討伐了代王,也會因為內訌,最后如一盤散沙,這是你們想要的結果嗎?”
王爺這么勸他們,是不愿看到他們就這樣白白去送死。
王爺安撫住了老王爺和高陽王,兩人決定忍辱負重,撫養(yǎng)小太子長大成人,再謀后事。
高陽王父子本來聯(lián)手皇室和幾位南梁老臣討伐代王,卻在一夕之間倒戈,為人所唾棄,被罵走狗墻頭草,卻無處可訴苦。
王爺不便在南梁久待,他將頤和公主托付給高陽王照顧。
在所有人眼里,頤和公主和小太子已經葬身火海了,只要她從此不再人前露面,不會有性命之憂。
他和高陽王雖然相交不長,但他知道高陽王的品性,他會保護好頤和公主的。
王爺走的時候,去和頤和公主辭別。
他們還沒有說話,暗衛(wèi)尋來,告訴他,“世子爺,王爺給您定親了,是嵊州姜家大姑娘,讓你速回京成親,不得耽擱。”
王爺嘴唇抿成一條線。
他把暗衛(wèi)打發(fā)走,頤和公主紅著眼睛問他,“你不是我們南梁人?”
王爺搖頭。
頤和公主擠出一抹笑來,問他,“我們以后是不是沒機會再見面了?”
“……應該沒有了。”
王爺?shù)穆曇艉艿汀?/p>
他們就這么站了很久。
很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