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午九時整,升起的陽光逐漸從大禮堂的穹頂灑落,光暈籠罩著深紅色的講臺。
洛珞站在講臺上,手中的粉筆在黑板上疾馳,指尖粉筆灰在光束中閃爍如星塵散落,沒一會兒的功夫,整整三大塊黑板便已經(jīng)全部被他寫滿。
隨著最后一個符號的完成,洛珞放下了所剩無幾的粉筆頭。
“感謝諸位專家蒞臨,下面我開始闡述我的畢業(yè)論文。”
他的嗓音清冽,指尖輕點在第一張黑板上:
“我的本次報告的核心在于證明:軸對稱Navier-Stokes方程的解可以通過調和分析與幾何約束的耦合,實現(xiàn)全局正則性。”
坐在前排的谷院士和王院士不約而同的扶了扶眼鏡,即便是這篇論文他們早已經(jīng)看過不下十遍,但此刻卻都無比認真的傾聽著。
“通過頻段分解定義 Bp,qsBp,qs,用于刻畫解的局部正則性,例如,Prodi-Serrin條件 u∈LtBp,qsu∈LtBp,qs的正則性準則。”
“將非線性項 uuuu分解為高頻-高頻ΔjuΔkuΔjuΔku、∣jk∣≤1∣jk∣≤1、高頻-低頻∣jk∣1∣jk∣1部分。”
“利用乘積估計(如 Lp×Lq→LrLp×Lq→Lr)控制交叉項。”
這篇論文早就經(jīng)過國際數(shù)學界的層層審核,自然不可能有任何的問題。
看著洛珞自信滿滿的講述著那些深奧的理論,搭配臺下導師們偶爾困惑不解的緊皺眉頭,偶爾恍然大悟的釋懷一笑。
這哪里像是一個學生的答辯現(xiàn)場,更像是一場僅面向頂尖學者的高級講座。
“以上便是我的全部論證過程。”
雖然論文的內容很多,但早就提前了解過報告會流程的洛珞,并沒有把時間耽誤在那些“顯而易見”的問題上。
只是在之前數(shù)學界比較有爭議的問題上做了論述,至于其余的便一筆帶過了事。
通常來說,這種報告會即便是來聽的人,也都會提前做好十足的功課,甚至很多人本身就帶著問題過來的。
那些論文中本就有詳細解釋的問題,都不會在這種場合被人問起。
雖然這是場畢業(yè)答辯,但經(jīng)過陳教授的指導,洛珞已然將之當成了一場標準的報告會來對待。
自然做了充分的準備,他可不想把人丟到國際上。
隨著洛珞論述完畢,禮堂突然陷入短暫的寂靜,連中央空調的嗡鳴都清晰可聞。
“呃~”
秦主任,陳教授,還有物理系的程主任,包括第二排的十幾位教授老師們,互相對視了一眼,非常默契的沒有出聲。
按照流程這時候應該是他們提問的環(huán)節(jié)了,但所有人都清楚,這不過是走個過場,連《數(shù)學年刊》都通過了,國際數(shù)學界認可的論文,又哪里有他們質疑的份。
只是,那些本科生,研究生的答辯現(xiàn)場他們參與的多了,這種情況卻真有些麻爪了,沒有能問的問題咋整?
“非常的精彩的論述過程,尤其是非線性項處理堪稱精妙,你對偏微分方程的理解更是堪稱入木三分,對于論文本身我沒有任何問題。”
正在幾位數(shù)學系教授都不知如何是好時,沒想到物理系那邊率先開口了,說話的正是程主任。
不過他也沒有對論文提出任何質疑,反而是對洛珞大夸特夸了一頓,把眾人看的一臉懵。
知道今天就是來走個過場的,但你也不至于上來就開始吹捧吧,這讓我們怎么接?
比誰夸的好,看誰能夸到洛珞心坎里?
不過,程主任那邊還真提出了個問題,只是這個問題問的他們莫名其妙。
“我提個實際問題,你們這個渦管拉伸速率的約束條件.在風洞試驗里要怎么驗證?總不能真造個會爆炸的水杯吧?”
“老程,跑題了吧。”
秦主任無語的低聲道。
渦管拉伸速率的約束條件.
要說起來跟偏微分方程確實有關,但這更多的是一個物理問題了,在截面積越小的地方,渦量越大,流體旋轉的角速度越大。
跟N-S方程雖然有關系,但跟洛珞今天論文的內容絕對是一點不沾邊。
這家伙跑這問起這個來是搞什么?
不過,讓他沒想到的是,谷院士和王院士似乎都默許了這個問題,并沒有提出任何異議。
“首先,需要考慮如何在風洞中生成可控的渦管結構,可能的實驗裝置包括使用旋轉圓柱、翼型尾流、或者主動流動控制裝置來產生穩(wěn)定的渦旋結構。”
更讓他沒想到的是,僅僅過了幾秒鐘,洛珞居然開始一本正經(jīng)的作答了起來。
“在實驗測量方面,PIV技術可以捕捉流場中的速度分布,通過分析連續(xù)圖像中的粒子位移,計算出速度場和速度梯度場。”
“假設已經(jīng)通過PIV獲得了速度場數(shù)據(jù),可以計算速度梯度張量u,進而分解為應變率張量S和旋轉張量Ω,渦管的拉伸速率可能與應變率張量中的某個分量相關。”
光說還不過癮,洛珞轉身便在第四張空白黑板上寫了起來:
“調節(jié)來流速度 U∞U∞、雷諾數(shù) ReRe,通過改變流體黏度或模型尺寸,旋轉速率等,以控制渦管拉伸速率。”
“通過時間序列分析計算速度梯度張量uu,進而得到應變率張量 Sij=12(jui iuj)Sij=21(jui iuj)。”
“從渦量場ω=×uω=×u中識別渦核位置,確定渦管軸線,使用渦量等值面或Q準則(Q=12(∥Ω∥2∥S∥2)Q=21(∥Ω∥2∥S∥2))輔助識別渦結構。”
洛珞面向黑板奮筆疾書,同時口中還滔滔不絕的做著解釋。
這簡直像未經(jīng)思考一般的作答,別說程主任和物理系的教授們,就連最熟悉洛珞的陳守仁都看呆了。
他承認對這個學生是一慣的放養(yǎng),前兩年可能還時不時考察一下功課,但近些日子連這種形式主義也省了。
他愣是不知道,洛珞什么時候在這場面也有了這么專業(yè)的知識。
在所有人看不到的系統(tǒng)空間里,好幾個技能正在閃爍著。
洛珞并沒有提前學習任何相關的知識,畢竟【未來視界】怎么也不可能給他預研這種小事,他也不知道會有老師問什么問題,怎么可能提前準備。
就算準備也應該是微分方程方面的,誰會想到居然是物理系主任首先開始提問。
但好巧不巧的是,他偏偏正在《星你》的拍攝過程當中。
此刻他無比的慶幸,自己提前把洛教授的身份設定為了水木大學的物理系教授。
也就是說,此刻正在面對評委的,是數(shù)學系的超級天才洛珞,以及物理系的外星人教授雙重組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