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黃把最后一件疊好的沖鋒衣塞進登機箱時,窗外的天剛泛起魚肚白。距離出發還有兩小時,他特意提前到樂群公交站場轉了圈——生哥正踩著H18的踏板檢查輪胎,車身上雷電將軍與兵馬俑的剪影在晨霧里若隱若現。“放心玩,”生哥拍著他的肩膀,手里的扳手敲得輪轂當當響,“昨天剛換了新的空氣濾芯,混動模式切換比以前順,等你回來準保還是這臺‘老伙計’。”
回家的路上,阿黃拐進巷口的腸粉店。老板娘熟練地澆上豉油:“今天不去開202路啦?”他咬著腸粉點頭:“休年假,去北京轉轉。”手機在兜里震動,是芙寧娜發來的定位——她已經到了中山博覽中心的機場大巴站,定位旁還附了張照片:深中通道專線的金龍XMQ6127正緩緩駛入站臺,車身電子屏亮著“深圳寶安機場 07:30”的字樣。
登機箱的滾輪碾過博覽中心的地磚,發出規律的嗒嗒聲。阿黃老遠就看見刻晴舉著平板核對名單,神里綾華正給空的相機換電池,熒把背包里的充電寶擺成整齊的一排,王萱則捧著本《北京公交志》在做標記。“就等你了,”芙寧娜晃了晃手里的MIX flip 2,折疊屏展開后正顯示著深中通道的實時路況,“剛查過,今天大巴走的是主橋內側車道,比平時快5分鐘。”
阿黃把佳能500D從相機包取出來,鏡頭對準進站的金龍XMQ6127。車身側面的“深中通道”四個字閃著金屬光澤,充電口旁貼著“續航400km”的標識。他蹲下來拍輪胎:“這是2024款的真空胎,比去年的型號降噪3分貝,等下上橋你留意聽。”
司機師傅幫忙把行李塞進貨艙,笑著說:“你們是去旅游吧?這趟車每天早晚各三班,好多中山人去北京都從這條線走。”他指了指駕駛座旁的能耗表,“純電模式跑完全程剛好耗電82度,過路費比走虎門大橋省一半。”阿黃立刻讓空把數據記在手機備忘錄里,對比西安宇通E10的能耗表——同樣是純電動,北方的暖氣果然是耗電大戶。
大巴駛上深中通道時,全車人都湊到了窗邊。阿黃舉著相機連拍,鏡頭里斜拉橋的鋼索像把巨大的豎琴,陽光在海面上織出金色的網。“看時速表,”他指著前排的顯示屏,“現在95公里/小時,車身穩得很,比去西安坐的機場大巴晃動小。”王萱翻著《北京公交志》接話:“北京的機場快軌時速能到110,等下到了深圳咱們體驗下。”
車過伶仃洋大橋時,芙寧娜突然驚呼:“快看下面!”橋下的航道上,一艘貨輪正緩緩駛過,甲板上的集裝箱排列得像積木,而貨輪的航線與大巴的路線在海面上形成個完美的十字。阿黃調整相機焦距,把貨輪與大巴同時框進畫面:“這張能放進‘交通十字’相冊,跟西安那輛紅色公交和鐺鐺車的合影湊一對。”
寶安機場的航站樓在遠處露出尖頂時,大巴開始減速。阿黃摸出紅米Watch5,NFC界面已經切換到深圳通的頁面——他特意提前開通了北京互通卡功能,手表屏幕上,長城圖案的卡面正泛著微光。“等下坐地鐵去值機,”刻晴在平板上劃出路線,“11號線轉1號線,再換乘機場快線,全程42分鐘。”
地鐵11號線的列車進站時,阿黃的相機快門就沒停過。車身是銀灰色的“機場快線”涂裝,車門上方的線路圖用LED燈標出站點,座椅旁的充電口是Type-C和USB雙接口。“這是龐巴迪的列車,”他指著車窗上的銘牌,“最高時速120,比廣州地鐵的A型車快20。”空舉著手機錄視頻,突然指著車廂連接處:“你們看,這里有個緊急通話器,跟北京地鐵的型號一樣!”
換乘機場快線時,阿黃特意刷了紅米Watch5。讀卡器“嘀”地響了,屏幕立刻彈出“余額38.5元”的提示。“北京的公交卡也能用,”他晃了晃手腕,“等下到了首都機場,試試能不能直接刷地鐵。”王萱翻到《北京公交志》的第47頁:“北京現在除了西郊線,所有地鐵都支持全國一卡通,公交更是全線路覆蓋。”
值機柜臺前,地勤看著阿黃背包上的公交徽章笑了:“您是專門來拍公交的吧?上周剛有個北京公交的師傅去中山交流,說你們那輛原神主題車特別火。”阿黃心里一動,剛想追問,就被芙寧娜拽到了安檢口——她舉著MIX flip 2拍安檢儀旁的指示牌,上面畫著不同車型的行李限重示意圖,“你看這個,把行李箱畫成了公交車的樣子,太可愛了!”
候機廳的落地窗正對著停機坪。阿黃的鏡頭對準一架國航的空客A330,機翼下的發動機上印著紅色鳳凰標志。“這趟航班是寬體機,”神里綾華查著航班信息,“比去西安坐的A320多兩個舷窗,看風景更清楚。”熒突然指著遠處的擺渡車:“那是北京公交集團的機場擺渡車!福田歐輝的純電動車型,跟咱們中山機場的同款!”
飛機起飛時,阿黃特意選了靠窗的位置。佳能500D的鏡頭貼著舷窗,把寶安機場的跑道、停機坪、貨運站一一收入囊中。當機翼穿過云層,他低頭翻看相冊里的照片:從中山博覽中心的金龍大巴,到深圳地鐵的龐巴迪列車,再到此刻舷窗外的云海,交通的脈絡像條隱形的線,正把他們拉向北方的京城。
“看航線圖,”芙寧娜展開MIX flip 2,屏幕上的飛行軌跡正穿過湖南、湖北,“再過兩小時就到北京了。我查了北京的實時公交,咱們落地后坐機場快軌到東直門,再轉107路電車去酒店,剛好能趕上晚高峰的電車盛況。”她特意把107路的車型截圖存進相冊——“無軌電車青年JNP6120EV”的字樣用紅框標了出來。
阿黃摸出紅米Watch5,對著反光鏡面調整相機肩帶。手表的天氣界面彈出北京的實時信息:“23℃微風空氣質量優”,下面還附著條公交提示:“今日107路因道路施工,部分站點臨時調整”。“看來得改路線了,”他點開北京公交APP,“要不從東直門坐24路?車型是北汽福田的純電動,也能拍到鼓樓的夜景。”
空突然指著窗外:“那是黃河嗎?”機翼下的黃色河流像條蜿蜒的綢帶,兩岸的農田排列得整整齊齊。阿黃舉起相機,把黃河與機翼同時拍進畫面:“等下到了北京,咱們去看永定河,據說公交集團在河邊新開了條觀光專線,用的是復古電車。”王萱立刻在《北京公交志》上圈出“永定河觀光1路”的條目,旁邊標注著“仿古鐺鐺車每日9:00發車”。
飛機開始下降時,阿黃的耳朵傳來熟悉的脹痛。他嚼著口香糖望向窗外,北京的輪廓在云層下漸漸清晰:二環的護城河像條綠色項鏈,長安街的車流匯成金色的河,遠處的燕山山脈在暮色里泛著青灰色。“快看那片停車場,”神里綾華指著航站樓旁的公交樞紐,“好多黃色的出租車,還有紅色的公交車!”
首都機場T3航站樓的廊橋剛對接好,阿黃就拎著相機包沖在了最前面。他站在舷梯上拍機場大巴——首汽集團的金旅客車正排隊候客,車身印著“機場快線北京站”的紅色字樣,車頂上的行李架堆著乘客的行李箱。“這車型跟西安的機場大巴同款,”他對比著手機里的照片,“只是涂裝換成了北京的紅色。”
取行李時,傳送帶旁的顯示屏正在播放機場交通指南。阿黃盯著屏幕里的機場快軌畫面:列車穿過藍色的隧道,車窗映著航站樓的玻璃幕墻。“從T3到東直門只要18分鐘,”他念著屏幕上的文字,“比西安機場大巴快多了。”芙寧娜突然拽他的胳膊:“快看那邊!有人舉著‘北京公交博物館’的接站牌,會不會是同好?”
機場快軌的站臺亮著冷白色的燈光。阿黃摸著站臺的玻璃護欄,上面貼著不同年代的列車海報——從1965年的首款地鐵列車,到2025年的無人駕駛車型,像部濃縮的公交史。列車進站時帶著輕微的風聲,車身側面的“首都機場線”字樣在燈光下閃著光,他立刻舉起相機,鏡頭捕捉到車門上方的電子屏:“下一站三元橋預計3分鐘后到達”。
“這列車是無人駕駛的,”王萱指著駕駛艙的玻璃,“你看里面沒有司機,全靠AI系統操控。”阿黃湊近玻璃拍控制臺,屏幕上的實時路況圖正顯示著列車的精確位置,誤差不超過30厘米。“中山的地鐵要是開通了,不知道會不會用同款系統,”熒托著下巴暢想,“到時候202路的公交站就能直接連地鐵站了。”
快軌駛進東直門站時,站臺的廣播響起清脆的報站聲。阿黃刷紅米Watch5出站時,讀卡器發出“嘀”的輕響,屏幕彈出“北京互通卡余額29.8元”的提示。“果然能用,”他晃了晃手腕,“等下去坐107路,試試無軌電車的讀卡器會不會認。”
東直門公交樞紐的晚高峰正酣。阿黃站在站臺標識前拍個不停:107路的站牌是墨綠色的,上面用白色字體寫著“東直門樞紐站——白石橋東”,車型標注著“無軌電車”,旁邊還畫著根架空線的簡筆畫。“跟中山的公交站牌風格完全不同,”他翻著手機里的中山站牌照片,“咱們那邊是綠底黑字,這里更像老上海的電車風格。”
一輛紅色的無軌電車緩緩進站,車身上印著“107”的綠色字樣,車頂的集電桿正隨著車身擺動,在架空線上劃出輕微的火花。“是青年JNP6120EV!”阿黃舉起佳能500D,鏡頭對準電車的集電桿——那金屬觸點在夕陽下閃著光,與西安鐺鐺車的銅鈴形成奇妙的呼應。
上車時,阿黃特意用紅米Watch5貼近讀卡器。“嘀——學生卡。”的提示音讓他愣了愣,低頭才發現手表的NFC界面誤切到了中山的學生公交卡頁面。司機師傅笑著擺手:“沒事,全國卡都能刷,剛才有個西安來的游客也刷的外地卡。”他指了指投幣箱旁的標識:“我們這電車剛換的智能讀卡器,能識別全國300多個城市的卡。”
電車駛過鼓樓時,阿黃突然讓大家看車窗上方的線路圖。綠色的站點標識旁,每個站名都附了張簡筆畫:“安定門”旁畫著城樓,“后海北沿”旁畫著荷花,“白石橋東”旁則畫著國家圖書館的輪廓。“比咱們中山的線路圖貼心多了,”芙寧娜用MIX flip 2拍著線路圖,“回去可以建議公交公司也加些景點插畫。”
車窗外的胡同漸漸亮起燈籠,煎餅攤的香氣順著車窗縫鉆進來。阿黃盯著電車的儀表盤——速度穩定在25公里/小時,能量回收系統正把剎車的動能轉化為電能,儀表盤上的續航里程緩慢上漲著。“無軌電車的優勢就在這,”他跟空解釋,“既能用電驅動,又不用擔心電池沒電,集電桿就像根永遠連著的充電線。”
酒店門口的公交站旁,停著輛“夜景觀光2路”的雙層巴士。阿黃仰頭拍上層的觀光座位,車頂的全景天窗正對著夜空,車窗旁的揚聲器播放著《北京歡迎你》的旋律。“這車型跟西安的仿古鐺鐺車不同,”他翻著相機里的照片,“一個走復古風,一個玩現代感,但都把城市風景裝在了車廂里。”
辦理入住時,前臺遞來的房卡套上印著北京的公交地圖。阿黃指著地圖上的綠色線路笑了:“明天咱們去坐7路,這線路從動物園到永定門,能拍到老北京的胡同和新北京的高樓,車型是北汽福田的氫燃料車,據說排放的是純凈水。”他把房卡插進卡槽,突然發現卡套內側印著行小字:“公交是城市的血脈,串聯起每個平凡的日常。”
夜幕降臨時,阿黃站在酒店的露臺上。遠處的長安街華燈初上,107路的電車正駛過景山前街,車頂的集電桿在夜色里劃出金色的線,像給北京的夜空系了條綠絲帶。他摸出紅米Watch5,把時間調到北京時區,屏幕上的長城卡面正泛著微光——這張小小的虛擬公交卡,此刻正把中山的榕樹、西安的城墻、北京的胡同,都系在同一條綠線上。
芙寧娜發來消息,是張MIX flip 2拍的夜景:107路電車停在站臺,集電桿的影子投在地面,像個巨大的問號。配文寫著:“明天去拍永定河的鐺鐺車吧,聽說那里的鐵軌會記得每輛車的重量。”阿黃回復時,剛好看見樓下的24路公交駛過,北汽福田的車身上印著“北京公交百年傳承”的字樣,車輪下的柏油路在路燈下泛著光,像條沒有盡頭的綠線,一頭連著今晚的北京,一頭系著遠方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