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抗戰的艱難局勢下,獨立團巢湖支隊在程明遠的精心規劃與積極奔走下,先獲七師曾希圣政委首肯,就此全力投入到一項至關重要的任務中——打造船隊。程明遠深知,擁有一支屬于自己的船隊,對于巢湖支隊的作戰與發展意義非凡。于是,他果斷派徐吉標帶領一個排的兵力進駐槐林嘴小魏灣村,與當地以魏木匠為首的能工巧匠合作,開啟造船大業。
魏木匠在當地頗具威望,他一聲召集,很快便聚集了30位手藝精湛的船木工。眾人齊心協力,準備打造三條船,分別命名為“大絲網”,載重520擔;“馬遠湖”,載重500擔;“大黃燒”,載重300擔。然而,開工所需的木料、船工的飲食以及工錢等,都需要大量資金,這成了擺在面前的一道難題。
關鍵時刻,程明遠心生一計。他讓鄭耀博將焦湖一帶傾向新四軍的湖匪頭頭請來。在這些湖匪中,有兩位與程明遠淵源頗深,分別是朱小爺朱啟后和趙小爺趙干臣的弟弟趙直夫。在內戰時期,他們就曾跟隨程明遠。只是后來,他們覺得共★★的紀律和艱苦生活難以適應,便離開了。
此次相聚,朱啟后和趙直夫見到程明遠,感慨萬千。他們紛紛表態,雖因各種原因未能繼續與共★★并肩作戰,但保證不會破壞新四軍的事務,若新四軍遇到困難,定會出手相助。程明遠見時機成熟,便直言自己最近計劃造幾條船,目前資金緊張,希望二位能夠幫忙。
朱啟后聽聞,豪爽地說:“造什么船?直接說要幾條,我給你便是。”趙直夫也明白造船所需,木料和桐油是大頭。他主動說道:“三爺造船,這可是大事。我在開真橋有一批上等的江西木,一直沒出手,不妨先拿去用,就當我為新四軍,為三爺你出份力了。”程明遠聽后,大喜過望,感激地說:“我代表巢湖支隊謝謝你,等我們渡過難關,必定重謝。”
朱啟后緊接著表態:“我朱啟后闖蕩江湖多年,行事向來豪爽。趙小爺如此仗義,我也不能落后。我給1000塊大洋,作為造船的費用。”程明遠笑著回應:“我正為造船資金發愁,既然朱小爺愿意幫忙,這錢就算我借的,日后一定歸還。感謝二位的大力支持,咱們后會有期。”
有了湖匪們的資助,加上徐吉標帶領的戰士們全力協助,魏木匠和船木工們的干勁更足了。在小魏灣村,一場熱火朝天的造船行動就此展開。然而,在這緊張忙碌的背后,也隱藏著諸多風險。日偽軍一旦得知新四軍在打造船隊,必定會想盡辦法破壞。而巢湖支隊能否在重重困難下,順利完成造船任務?這支即將誕生的船隊,又將在接下來的抗戰中發揮怎樣的作用?一切都充滿了未知與挑戰。
程明遠在焦湖的造船計劃可謂順風順水,仿佛命運都在助力,要錢有錢,要木得木,要人有人。為了盡快打造出三條大船,又增添了60把斧頭,槐林嘴小魏灣村一時間熱鬧非凡,斧鑿之聲不絕于耳。
程明遠不僅全力推進造船進度,還早早將三條船的渡手及水手確定下來,并安排他們緊鑼密鼓地進行訓練,只等大船下水。“大絲網”的渡手是槐林人管玉林,配備12名水手,焦湖只要提及合肥程三爺,各路湖匪小爺都紛紛買賬。這不僅彰顯了程明遠的個人威望,更讓新四軍在這片區域的影響力大幅提升。
自皖南事變后,新四軍進行了戰略調整,將四個支隊改編為七個師和一個獨立旅。其中,二師和七師的防區之間存在一個薄弱環節。新四軍多次下達指示,強調七師今后主要應向韓南山、和縣及朝北發展,與二師部隊所在地區建立緊密聯系。這一戰略布局,無論是對于整個抗戰戰略,還是應對未來局勢,都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
事實上,當前最為緊迫的任務是盡可能打通并保持二師與七師之間的聯系。否則,七師極有可能面臨被日偽完全截斷交通的危險,這無疑會給七師帶來極大的不便與損失。七師向含山、和縣及朝北地區發展的方向是十分正確的。因為該區域處于二師與七師的結合部,日偽頑三方力量相對薄弱,同時還可利用他們之間的矛盾,迅速開展工作。通過朝北經淮南路,由含和經板橋江浦,從而打通與合肥地區、滁全地區二師部隊之間的聯系,打通二七師交通線已迫在眉睫。
在這樣的局勢下,剛剛組建的船隊便肩負起了特殊使命。它既要在焦湖一帶保障物資運輸與情報傳遞,又要為打通二七師交通線提供支持。然而,日偽頑三方勢必不會坐視新四軍的力量壯大,他們定會想盡辦法進行破壞。陳明遠和他的船隊將如何在復雜的環境中突破重重阻礙,成功打通交通線?而七師又能否在這片區域順利發展,實現與二師的緊密協作,共同抗擊敵人?一切都充滿了懸念與挑戰,等待著他們去書寫新的抗戰篇章。
新四軍第七師所處之地,猶如棋局中的關鍵落子,地理位置極其重要。它扼守長江水陸交通的咽喉,又占據津浦淮南鐵路交通的樞紐,這里人煙稠密,物產豐富,且地形險要,自然而然成為日偽頑與新四軍激烈爭奪的戰略要沖。
在七師與二師根據地之間,有一片廣袤的區域,東起江浦,西南至巢湖沿岸,西北延伸到定遠一帶,這片區域布滿了大批游擊區。為了實現各方的溝通聯絡,日偽頑與新四軍均盯上了這塊地方,紛紛在此建立自己的交通線路,其中主要有四條。
第一條交通要道,是國民黨駐皖東地區軍政人員與其駐大別山區的省政府往來的東西通道,由桂系頑軍李品仙部重兵把守。這條線路對于國民黨內部的聯絡至關重要,是他們調配資源、傳達指令的重要紐帶。
第二條是日偽沿淮南鐵路的南北交通線,掌控在日軍第15師團、第116師團以及部分偽軍手中。憑借這條交通線,日偽能夠快速調動兵力、運輸物資,加強對占領區域的控制。
而新四軍建立的兩條交通線,意義同樣非凡。一條是從無為經含山、和縣到江浦、全椒一線,旨在從東西方向保持二師與七師的交通聯絡,由第七師韓河支隊負責開辟與維護。這條線路宛如一條血脈,將新四軍的兩支重要力量緊密相連,確保信息與物資的流通順暢。另一條則是從巢縣經店埠到定遠一線,作為二師與七師西面的交通聯絡線,也是新四軍軍部西面交通的關鍵線路,由七師巢湖支隊負責。
各方都深知交通線路對于自身戰略布局的重要性,不僅全力保護自己的線路,還絞盡腦汁地對敵方線路進行破壞與干擾。在這片看似平靜的土地下,實則暗流涌動,各方勢力展開了錯綜復雜的三角斗爭。
程明遠率領的巢湖支隊,便置身于這激烈的斗爭漩渦之中。面對日偽頑的重重壓力,他們憑借著堅定的信念、靈活的戰術和頑強的戰斗意志,在一次次交鋒中不斷成長壯大。在保護己方交通線的同時,還時常尋找機會對敵方線路進行突襲,打亂敵人的部署。
在一次戰斗中,日偽企圖突襲新四軍的西面交通聯絡線,程明遠提前得到情報,巧妙設伏。當敵人進入埋伏圈后,巢湖支隊戰士們如猛虎下山,與敵人展開激烈拼殺。經過一番苦戰,成功擊退敵人,保護了交通線的安全。
然而,敵人并不會輕易放棄。隨著斗爭的持續,日偽頑必將采取更加強硬的手段。程明遠和他的巢湖支隊將如何在這復雜且殘酷的三角斗爭中繼續堅守,進一步發展壯大?他們又將如何突破敵人的重重封鎖,確保新四軍交通線的暢通,為抗戰勝利貢獻更大的力量?一切都在未知中等待著他們去書寫新的篇章。
巢湖周邊地區,宛如一個各方勢力交織的巨大漩渦,日軍、偽軍、桂系頑軍、地方土頑,還有幫會、盜匪等多種政治與封建勢力盤根錯節。這些勢力之間關系錯綜復雜,既有共同利益時的相互勾結利用,又因各自野心而心懷鬼胎、相互傾軋。
面對如此復雜的敵情,程明遠與桂俊亭、宣濟民展現出卓越的領導才能與戰略智慧。他們在殘酷的現實斗爭中,仔細研究、精準分析每一股勢力的政治立場,洞察他們之間的矛盾糾葛,依據不同情況,靈活且策略性地實施團結利用、限制分化、堅決打擊等政策。憑借這些巧妙舉措,他們率領的隊伍終于在巢湖地區穩穩站住腳跟。
1943 年 3 月 17 日,一場嚴峻的考驗突然降臨。日軍從南京、江浦、蕪湖、銅陵等地緊急調集兩個師團,共計 6000 多人,如鬼魅般分八路秘密出動,直撲皖中抗日根據地中心,發起突襲掃蕩。在這場危機中,華東局組織部長曾山和七師政委曾希圣等人被困在巢南銀屏山仙人洞。程明遠得知消息后,率部迅速與日軍巧妙周旋至董家山。此時,銀屏第四區巢南區區長張克東趕來匯報情況,程明遠從《**巢湖市組織史》51 頁、52 頁確認了二曾被困于銀屏仙人洞這一緊急狀況,而此地正是巢湖支隊的秘密聯絡點。
程明遠深知情況危急,刻不容緩。他迅速找到剛接任銀屏區委書記的李德友,果斷命令他立即組織力量實施營救。李德友領命后,在后董家找到了巢南當地人董兆成、董兆松兩兄弟。這兩兄弟臨危受命,憑借對當地地形的熟悉,帶著繩索毅然前往仙人洞。他們小心翼翼地將繩索放下懸崖,幫助曾山和曾希圣脫離險境,成功跳出鬼子的包圍圈。
日軍并不甘心第一次掃蕩的失敗,于同年 4 月 30 日至 5 月 6 日,再次調集 2000 余兵力,并糾集偽軍配合,對巢無中心區發動第二次掃蕩。日軍多次出動數百人的武裝力量,分別向無為縣東西王家和散兵、高林橋等地進犯。面對來勢洶洶的敵人,程明遠及巢湖支隊毫不畏懼,他們憑借對地形的熟悉和頑強的戰斗意志,在散兵至高林橋一帶與日軍展開持續的伏擊戰。每一次戰斗,戰士們都奮勇向前,以血肉之軀抵擋敵人的進攻。正是他們的英勇奮戰,為七師師部爭取到了寶貴的轉移時間,使其得以安全轉移,避免了重大損失。
在這烽火連天的歲月里,程明遠和巢湖支隊在巢湖地區的戰斗猶如一盞明燈,照亮了抗日的道路。然而,日軍必定不會善罷甘休,未來還會有更多更殘酷的挑戰等待著他們。他們又將如何在這復雜且危機四伏的局勢中繼續堅守,書寫更加壯麗的抗日篇章呢?(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