睜開眼,郭榮猛地一哆嗦,困意瞬間消散。
只因好大兒正坐在他身邊,神情怪異地盯著他。
那小臉似笑非笑,眸子里散出來的目光充滿了溺愛,就像是父親看孩子……
等等!
朕才是他爹??!
“訓兒,你在干什么?”
郭榮連忙坐了起來,詫異地問道。
郭宗訓的眸子一亮:“爹爹,午休是不是很舒服?”
郭榮先是一愣,隨即笑了笑,但很快又故作嚴肅道:
“臭小子,記住了,身為帝王,天下的擔子可都在我們肩上,所以我們必須勵精圖治,絕不能一味貪圖享受!”
“況且,我們這次是去北伐收復燕云十六州的……”
郭宗訓挑了挑眉:好家伙,這是真把我當繼承人在培養啊!
老爹啊老爹,勵精圖治的事就交給你了,咱就老老實實當個不作妖的“皇二代”,不舒服得很嗎?
上輩子都沒當成富二代、官二代,哪怕是個星二代也沒當成,只能當個農二代!
這輩子好不容易當了個“皇二代”,你還要我發糞涂墻?
我現在只求老爹你能躲過接下來的那一劫,別讓趙大偷塔就行了!
于是恭敬地說道:“孩兒謹記爹爹教誨,日后一定多向爹爹您學習,萬事以天下為重,絕不貪圖享受,爭取多幫您分憂……”
郭榮點點頭,剛要開口卻發現好大兒又開始幫自己捶肩,心中頓時暖成裹緊的羊毛毯,沉甸甸的溫柔裹著全身,連呼吸都帶著暖融融的氣息。
他實在不好再訓導好大兒了,這么乖的孩子,而且還是神童,不能太苛責了!
但該說不說,這幾年,還從未睡過如此舒適的午覺,連腦子都輕松了不少。
“訓兒,雖然拜你母后所賜,讓你無師自通,甚至可以說是天縱……”
說到此,郭榮頓了頓:
“但你切不可驕傲自滿,說來說去,你之前所展現的不過是一些小聰明罷了!”
“咳咳……”
郭榮抬手往嘴邊湊了湊,伴著兩聲輕咳,目光轉向了別處。
男孩不能太捧著,得適當打擊打擊!
雖然朕想不到你的那些“小聰明”,但朕是你爹!
于是,他強迫自己愈發嚴肅起來:
“真正的大智慧還是需要不斷學習和磨煉的……”
不料,郭宗訓直接搶過話頭:“莊子說‘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荀子說‘學不可以已’韓愈有詩云‘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p>
“我想父皇應該就是這個意思吧?”
郭榮皺了皺眉!
一方面,他驚喜于越來越覺得自己的好大兒是個名副其實的天才,就像個寶庫,越深入,發現好大兒知道的越多!
另一方面,他又莫名地有些郁悶:這臭小子還在老子面前顯擺上了?
可他剛要開口,郭宗訓再次說道:“爹爹乃我大周帝王,即便諸事繁雜,卻從未停止過學習,正說明‘天子乃萬民之表,學不可輟’!”
“爹爹放心,身為您和娘親的孩子,孩兒一定以爹爹您為榜樣,戒驕戒躁、努力學習!”
不管是面對領導還是面對父親抑或是女友,該立Flag的時候,絕不能含糊。
還得好好夸一夸對方!
不然等待自己的就是無休無止的“教訓”!
果然,郭榮滿肚子的教導都被郭宗訓堵了回去,但今日他的心情已經是自從金玉去世以來最好的一天,所以也絲毫不在意。
“好了,言歸正傳!”
“父皇想盡快請老師好好教導你?!?/p>
“皇子行營都監的人選是你自己挑的?!?/p>
“那老師你是要自己挑,還是父皇給你指派?”
郭榮這句話直接讓郭宗訓愣了愣:“爹爹您覺得呢?”
郭榮突然伸手抓住了郭宗訓的手,將他拉到面前坐下,語重心長地說道:
“訓兒,身為朕的長子,你這么小就知道要培養自己的心腹班底,父皇很欣慰!”
“但你終究年紀太小了,父皇還是擔心你會為他人所欺騙。”
“你可知擇師不慎,或者稍有行差踏錯,特別是在你成長的階段,日后定會害了你!”
“就像小樹苗一樣,一旦彎,就再也直不起來了!”
郭宗訓愣了愣:
彎了?
直不起來了?
額,我很直,一直都很直,鐵定彎不了……
郭榮繼續道:“要不就從三位宰相中挑一個給你當老師吧?”
“他們三人無論人品還是能力,都是萬里挑一的……”
郭宗訓心中不由地有些感動:
老爹果然支持自己組建心腹班底,甚至還想讓宰相給自己當老師!
既然如此,那自己怎能浪費父皇的一片好心?
這心腹班底是越早建立越好!
于是,他正色道:“爹爹,這三人都是我大周的宰相,如今又是內閣成員,要協助父皇處理政務,只怕他們分身乏術啊!”
郭榮笑了笑:“無妨,教導你的時間總還是有的!”
郭宗訓皺了皺眉:
我的好父親啊,我是擔心他們沒時間嗎?
我是擔心他們三人和老爹你一樣,太相信趙匡胤了!
趙匡胤陳橋兵變后,絕大部分文臣只能向現實低頭,轉投趙匡胤。
這可以理解!
三大宰相雖然都被迫低頭了,但那王溥卻是趙匡胤奪位后第一個下跪伏拜的宰相,其影響與性質不言而喻。
而范質、魏仁浦二人,雖然都對大周、對老爹十分忠心,可問題是他們作為宰相,竟然都沒能提前發覺趙匡胤的野心!
歷史上,有人曾在郭榮任命趙匡胤為殿前都點檢時諫言,說趙匡胤人緣威望太好,不能掌管禁軍,可郭榮壓根不聽。
郭榮死后,也有人曾上書首相范質,指出趙匡胤一伙在進行陰謀活動,建議將趙匡胤撤職,可范質并未重視,也沒有采取任何行動。
這樣的人,能為朝堂心腹重臣,但絕不能為自己的心腹班底!
因為這兩者是有天壤之別的!
其實,在郭宗訓看來,就連皇子行營都監的最佳人選都不該是曹彬,而應該是韓通韓瞪眼!
因為歷史上只有韓通在陳橋兵變時堅決要調兵抵抗趙匡胤,可最后卻被趙匡胤殺了。
他也是大周眾多高級武將中,唯一一個被趙匡胤在陳橋兵變時殺的!
這足以說明韓通的忠心與立場!
但沒辦法,韓通此刻遠在滄州,只能選擇曹彬這樣有原則的真君子!
而且除了曹彬,在當時父皇點名讓趙匡胤保護自己的情況下,他也的確沒有更好的人選!
但好在還是那句話:君子欺之以方。
最起碼曹彬已經表態誓死效忠自己了!
這句話從曹彬口中說出,那含精量可不是一般的高……
收回思緒,郭宗訓正色道:
“爹爹,孩兒有幾個人選,您覺得如何?”
“誰?說來聽聽……”
不多時。
寢艙外,三位宰相等得都有些扛不住了,時不時動動胳膊、抻抻腿。
“說句不該的,范大人和我搶梁王老師的位置,還說的過去,他最起碼精通律法,我大周的律法基本都是他主持修訂的?!?/p>
“可魏大人,你為什么也要湊熱鬧???”
王溥捋了捋胡須,用只有三個人能聽到的聲音輕聲嘟囔著。
魏仁浦面不改色,淡定地說道:“人各有長,你精通文史,范相精通律法,而我則精通實務。”
“別忘了,我們三人之中,只有我是從刀筆小吏走過來的……”
聞言,王溥與范質都不由地皺了皺眉:
沒辦法,這一點,他們不服也得服!
王溥郁悶道:“不是,干嘛非要和我搶?。俊?/p>
“看在咱們交情的份上,這次就讓給我唄……”
范質道:“只有你想培養出一個千古一帝的學生出來?”
“天下文官哪個沒有這樣的理想?”
“更何況梁王殿下可是百年難得一見的天才!”
“機不可失,面對這樣的機會,別談什么同僚之誼、私下交情,我是絕不會錯過的!”
王溥怒道:“那就沒得談咯?”
此時,魏仁浦開口道:“夠了,誰說梁王殿下只能有一個老師的?”
聞言,范質、王溥都不由地皺了皺眉。
很快,三人都互相看了看,紛紛會心一笑,似乎已經達成了某項偉大的約定!
在他們三人看來,若有人說他們想攀附“神童”梁王來揚名,他們不會去反駁,因為誰也否認不了,他們內心深處或多或少會有這樣的私心。
但讓他們自己來說的話,那便是:即便亂世,作為文官,他們也要有自己的風骨!
周公吐哺天下歸心!
伊尹放太甲于桐宮!
誰不想像這二位一樣輔佐出一個明君?
更何況,他們很確定,梁王的資質可不只是明君,而是千古一帝!
畢竟他現在只有六歲,真正的未來可期啊……
突然。
寢艙的門被推開,大周皇帝郭榮抱著六歲的郭宗訓走出了出來。
三人連忙下跪行禮。
郭榮與郭宗訓也都愣了愣。
“你們怎么會在此?”
三人連忙道:“臣等早已票擬完畢,在此恭候圣駕!”
郭榮點點頭:“嗯,幸苦你們了!”
三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似乎在用目光推舉一個人出來提當梁王老師的事情。
可不料,郭榮卻突然開口道:
“對了,立刻傳朕旨意,著王著、楊徽之、鄭起三人立刻趕來隨駕?!?/p>
“以王著為皇子行營副都監,楊徽之、鄭起為侍讀,三人與曹彬一起,共同教導梁王……”
一瞬間,三人如遭雷擊!
整個大腦瞬間一片空白,只覺得天地全都黯然失色,甚至連大周皇帝的話都聽不見,腦瓜子嗡嗡的:
完了!
美夢泡湯了!
可為什么?。?/p>
陛下為什么寧可讓那三個人來教導梁王,卻偏偏不用自己這三個現成的?
難道我們三個還比不上他們三人……
——————————————
說明:
1、皇子行營一般是臨時的,官職一般有正副都部署、行軍司馬、馬步都虞候、先鋒都指揮使、都監、文書官等等。
但因為郭宗訓太小,在郭榮看來,是不會讓他上戰場的,也沒有那么多事,所以不需要那么完善。只需一個曹彬率領300人負責安保,另外根據需要增設職位即可。
2、關于三位宰相是否對柴榮忠心,這一點在柴榮活著的時候是毋庸置疑的。
范質是廣順元年(951年),郭威稱帝后就被任命為中書侍郎、平章事,正式拜相。
王溥是廣順三年(953年),郭威臨終前被任命為中書侍郎、平章事,成為最年輕的宰相之一(時年 32歲)。
此二人都是郭威臨終前托付的顧命大臣,輔佐柴榮。
特別是王溥,郭威臨終前曾說“吾無憂矣”,意思是讓王溥輔佐養子柴榮,他便沒有什么憂慮。
魏仁浦是從柴榮潛府的刀筆吏開始,在顯德六年(959年),也就是柴榮北伐期間被任命為中書侍郎、同平章事,正式拜相,還打破“非科第不得為相”的慣例!
3、這里要特別說明一下:史料記載魏仁浦被封相的時間是顯德六年四月十五日,也就是柴榮生病后做的安排。但其實在北伐之前,他的實權就已經相當于宰相,為了方便,書中做了一定的提前,望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