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排行 分類 完本 書單 專題 用戶中心 原創專區
小威小說網 > 其他 > 大學哪些事 > 第25章:學術孤兒的雨林法則

大學哪些事 第25章:學術孤兒的雨林法則

作者:武漢潛水龍 分類:其他 更新時間:2025-09-23 08:03:45 來源:香書小說

林舟把最后一頁評審意見塞進打印機時,辦公室里彌漫著速溶咖啡和舊紙張混合的味道,隔壁工位的張老師敲鍵盤的聲音像密集的雨點,偶爾夾雜著幾聲對學生論文的低聲抱怨。這是他入職江城科技大學文學院的第三個月,也是他作為 “學術孤兒” 在科研雨林里艱難摸索的第三個月。

博士畢業時,導師握著他的手說 “以后靠自己了”,林舟當時還沒太明白這句話的重量。他的導師是個老派學者,一輩子埋首古籍,人脈資源稀薄得像冬日的陽光。讀博三年,他沒參加過一次像樣的學術會議,沒認識過一個圈里的 “大佬”,甚至連畢業論文的外審專家,都是導師托了三次關系才找到的。如今成了青椒,看著同辦公室里那些要么有 “長江學者” 導師背書,要么家里有學術淵源的同事,林舟才真切感受到,自己就像被扔進亞馬遜雨林的迷路者,手里只有一把銹跡斑斑的小刀,連辨別方向的指南針都沒有。

那天下午的教研室會議,系主任李教授宣布了年度考核指標:三年內至少發表兩篇 CSSCI 核心期刊論文,主持一項省部級以上課題,否則就要面臨 “非升即走” 的結局。林舟攥著筆的手微微出汗,他抽屜里還壓著三篇被拒的論文,最長的一篇已經修改了七遍,投出去的期刊要么石沉大海,要么只收到一句 “研究視角缺乏創新性” 的籠統回復。散會時,教古代文學的王老師拍了拍他的肩膀,語氣里帶著幾分似真似假的關切:“小林啊,年輕人底子好,但也得懂點‘規矩’,光悶頭寫可不行。” 林舟笑著點頭,心里卻像被針扎了一下,他知道王老師說的 “規矩” 是什么,可他連入門的門徑都摸不到。

晚上回到出租屋,林舟打開電腦,在百度上搜索 “學術孤兒”,跳出的定義讓他鼻尖一酸:“在學術圈內因缺乏人脈、資源或導師支持而被邊緣化的研究人員,包括青年教師、博士生等群體。” 下面的評論區里,滿是和他一樣的人:“博士畢業兩年,一篇核心沒發,感覺要被單位淘汰了”“導師不管不問,申請課題連推薦信都找不到人寫”“參加學術會議,別人都在交換名片,我只能坐在角落里假裝記筆記”。林舟看著這些文字,突然覺得自己不是一個人在掙扎。他想起白天王老師的話,想起考核指標的壓力,決定不能再這樣被動下去,既然改變不了環境,那就得學著適應這片 “雨林” 的法則。

一、找棵 “大樹”:訪問學者的破局之路

林舟第一次聽說 “找大樹” 這個說法,是在一個深夜的學術論壇上。一個匿名用戶分享自己從學術孤兒到青年拔尖人才的經歷,第一條就是 “想盡辦法傍上有資源的大佬”。當時他還覺得有些功利,可當自己投出去的第八篇論文又被拒后,他不得不放下所謂的 “學術清高”,開始認真琢磨這條路徑。

他翻遍了國內現當代文學領域的學者名單,最終把目標鎖定在南京大學的周明教授身上。周教授是業內公認的權威,不僅有 “長江學者” 的頭銜,手里還握著好幾個重要的課題項目,更關鍵的是,周教授每年都會招收一兩名訪問學者,而且不排斥背景普通的青年教師。可怎么聯系上周教授呢?林舟手里只有周教授發表在期刊上的郵箱地址,連一個中間人都沒有。

那段時間,林舟幾乎把周教授近五年的論文都讀了個遍,還做了詳細的讀書筆記,甚至連周教授指導的博士生論文都下載下來研究。他花了一個月時間,寫了一封三千多字的郵件,不僅闡述了自己對周教授研究方向的理解,還提出了幾個具體的合作研究思路,最后才小心翼翼地表達了想申請訪問學者的意愿。郵件發出去的那天晚上,林舟失眠了,他既怕石沉大海,又怕得到的是敷衍的拒絕。

沒想到三天后,他竟然收到了周教授的回信。郵件很短,只有兩百多字,但語氣很溫和,說他提出的研究思路很有價值,讓他準備一份詳細的個人簡歷和研究計劃。林舟激動得差點從椅子上跳起來,他立刻請假回了一趟老家,把父母攢的五萬塊錢取了出來,訪問學者沒有工資,還得自己承擔學費和生活費,可他知道,這是他唯一的破局機會。

準備材料的過程比他想象的更艱難。周教授要求研究計劃必須結合當下的學術熱點,還要有具體的可行性分析。林舟每天只睡四個小時,泡在圖書館里查資料,修改了十幾遍才敢發給周教授。中間有一次,周教授指出他的研究方法存在漏洞,林舟連夜坐高鐵去了南京,在周教授的辦公室外等了三個小時,才得到十分鐘的指導。那天南京下著大雨,林舟從周教授的辦公樓出來,渾身都濕透了,可心里卻像揣著一團火。他知道,自己離那棵 “大樹” 越來越近了。

三個月后,林舟收到了南京大學的訪問學者錄取通知書。出發去南京的前一天,他請辦公室的同事吃飯,王老師端著酒杯意味深長地說:“小林啊,你這步棋走對了,以后可得多跟周教授走動走動。” 林舟笑著點頭,心里卻很清楚,這只是他在雨林里找到的第一處水源,后面的路還長得很。

二、向外突圍:學術會議上的 “破冰”

在南京大學做訪問學者的日子,讓林舟打開了新世界的大門。周教授雖然忙,但每次組會都會帶著他們這些訪問學者一起參加,還會把他們介紹給其他高校的學者。林舟第一次感受到,原來學術圈不是只有冷冰冰的審稿意見,還有人與人之間的交流和互助。

但他很快發現,光靠周教授的介紹還不夠。周教授門下有十幾個學生和訪問學者,想要獲得更多的資源和機會,還得靠自己主動。于是,他開始積極參加各種學術會議,從最初的不敢說話,到后來能主動找同行交流,林舟花了整整半年時間。

記得第一次參加全國現當代文學學術研討會時,林舟提前做了很多準備,不僅把自己的論文打印了幾十份,還準備了精心設計的名片。可到了會議現場,他還是慌了神。看著那些在會場上談笑風生的學者,有的是名校的教授,有的是已經在核心期刊上發表過十幾篇論文的青年才俊,林舟手里的名片都被攥得皺巴巴的。他在會場里轉了半天,也沒敢把名片遞出去一張,最后只能坐在角落里,默默聽著別人的發言。

會議的茶歇時間,林舟看到周教授正在和北京師范大學的劉教授聊天,他深吸一口氣,端著咖啡走了過去。“周老師,劉老師,您好,我是林舟,是周老師今年帶的訪問學者。” 他努力讓自己的聲音聽起來不那么緊張,“我之前讀過劉老師關于鄉土文學研究的論文,特別受啟發,這是我的論文,想請您多提提意見。” 劉教授接過論文,翻了幾頁,笑著說:“年輕人有想法,這個研究視角挺新穎的,回頭我仔細看看,有什么問題再跟你聯系。” 林舟連忙遞上名片,心里的石頭終于落了地。

從那以后,林舟每次參加學術會議,都會提前了解參會學者的研究方向,準備好針對性的交流話題。有一次,他在一個關于 “新媒體時代文學傳播” 的會議上,遇到了《文藝研究》的編輯張老師。林舟知道《文藝研究》是 CSSCI 頂級期刊,他之前投過兩次都被拒了。會議間隙,他主動跟張老師聊起自己對新媒體文學的研究,還結合自己的論文談了一些看法。張老師聽得很認真,最后說:“你的研究很有現實意義,下次可以把論文直接發給我,我幫你看看。”

那次會議結束后,林舟把自己修改好的論文發給了張老師。兩個月后,他收到了《文藝研究》的用稿通知。當他把這個消息告訴周教授時,周教授笑著說:“你看,機會都是自己爭取來的。學術圈雖然講究人脈,但更看重真才實學,你有實力,再主動一點,自然會有人愿意幫你。” 林舟點點頭,他知道,自己已經慢慢學會了在雨林里尋找食物和水源,不再是那個只會被動等待的迷路者。

三、向內扎根:熬夜改稿的 “笨功夫”

成為訪問學者后,林舟雖然獲得了更多的資源和機會,但他并沒有放松對自己的要求。他記得剛讀博時,導師跟他說過:“靠山山倒,依墻墻塌,再厲害的導師也不能替你寫論文,最終還是得靠自己。” 這句話,成了他在學術道路上的座右銘。

在南京大學的一年里,林舟幾乎把所有的時間都花在了寫論文和申請課題上。他每天早上七點起床,去圖書館占座,一直待到晚上十點閉館,回到宿舍后還要繼續修改論文到凌晨一兩點。有時候思路卡殼,他就拿著草稿紙在校園里轉圈,直到想出解決辦法才回去。有一次,為了修改一篇關于現當代文學與新媒體融合的論文,他連續熬了三個通宵,最后實在撐不住了,趴在桌子上睡著了,醒來時發現臉上還沾著墨水。

那段時間,周教授的組會每周都會如期舉行,每次林舟都會帶著自己寫好的論文初稿去參加。組會上,其他同學和訪問學者的批評意見往往很尖銳,有時候會把他的論文批得一無是處。有一次,一個博士生指出他的論文在數據論證上存在漏洞,還舉了好幾個反例,林舟當時臉都紅了,恨不得找個地縫鉆進去。但他知道,這些批評是寶貴的,能幫他發現自己看不到的問題。

組會結束后,林舟會把大家的意見一條一條記下來,然后逐字逐句地修改論文。有一篇論文,他前前后后修改了十五遍,從研究框架到論證方法,幾乎改了個遍。最后一次修改時,他發現自己之前引用的一個重要文獻有誤,為了核實這個文獻,他特意坐高鐵去了上海圖書館,在古籍部里泡了整整一天,才找到準確的出處。當他把修改好的論文發給周教授時,周教授在郵件里回復:“這篇論文已經達到了核心期刊的水平,你的努力沒有白費。”

除了寫論文,林舟還積極申請各種課題。他先后申報了國家社科基金青年項目、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青年基金項目等多個課題。起初,他的申報書要么因為選題不夠新穎被淘汰,要么因為論證不夠充分被拒。但他沒有放棄,每次收到拒稿通知后,他都會認真分析評審意見,然后修改申報書。有一次,他申報的國家社科基金青年項目進入了復評,但最后還是因為 “研究方法創新性不足” 被刷了下來。那段時間,林舟很沮喪,甚至懷疑自己是不是不適合做科研。

周教授看出了他的情緒低落,找他談了一次話:“做科研就像挖井,很多人挖了幾米就放棄了,可只要再堅持一下,說不定就能挖到水。你現在的問題不是能力不夠,而是還沒找到最適合自己的研究方向。再堅持堅持,總會有收獲的。” 聽了周教授的話,林舟重新振作起來。他結合自己在新媒體文學研究方面的積累,重新調整了課題選題,還邀請了周教授和劉教授作為課題指導專家。半年后,他申報的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青年基金項目終于獲批了。

拿到立項通知書的那天,林舟給遠在老家的父母打了個電話,電話里,他的聲音忍不住有些哽咽。他知道,這不僅僅是一個課題的獲批,更是對他這段時間所有努力的肯定。在學術雨林里,沒有捷徑可走,只有踏踏實實地付出 “笨功夫”,才能讓自己的根扎得更深,才能在風雨來臨時不被輕易打倒。

四、功利性科研:先 “活下去” 再說理想

林舟從南京大學回到江城大學后,很快就面臨著職稱評審的壓力。按照學校的規定,他要在兩年內評上副教授,否則就要被調去行政崗位。可當時他手里只有一篇《文藝研究》的論文和一個教育部課題,距離評副教授的要求還有不小的差距。

那段時間,林舟很糾結。他一直想做關于 “民國時期通俗文學傳播” 的研究,這個方向雖然冷門,但卻是他真正感興趣的領域。可他知道,這個方向的研究周期長,出成果慢,很難在短時間內滿足職稱評審的要求。而當時學術界的熱點是 “新媒體時代的文學批評”,很多學者都在做這個方向的研究,出成果快,還容易在核心期刊上發表論文。

辦公室的張老師看出了他的糾結,私下里跟他說:“小林啊,我知道你有自己的學術理想,可理想不能當飯吃。你現在最重要的是評上副教授,先‘活下去’,才能談以后的研究。” 張老師的話像一盆冷水,澆醒了沉浸在理想中的林舟。他想起自己讀博時,為了湊學費和生活費,每天晚上都要去兼職做家教;想起剛入職時,因為沒有核心論文,連參加學術會議的資格都沒有。他知道,對于他這樣的學術孤兒來說,沒有資格談純粹的理想,先解決 “溫飽問題” 才是硬道理。

于是,林舟暫時放下了自己喜歡的民國通俗文學研究,把主要精力放在了 “新媒體時代文學批評” 這個熱點方向上。他每天都會關注最新的學術動態,閱讀相關的研究文獻,還會去各大文學網站收集數據。有一次,為了研究某網絡文學平臺的用戶閱讀習慣,他連續一個月每天都在平臺上 “潛水”,還加入了十幾個讀者群,收集了近千份有效問卷。

很快,他就寫出了一篇關于 “網絡文學用戶閱讀偏好與批評導向” 的論文。論文完成后,他把論文發給了之前認識的《文藝理論研究》的編輯李老師。李老師很快就回復了他,說論文的選題很貼合當下的學術熱點,數據也很翔實,只是在理論深度上還需要加強。林舟按照李老師的意見,又補充了大量的理論分析,還引用了幾位國外學者的最新研究成果。一個月后,這篇論文順利在《文藝理論研究》上發表了。

可沒想到,這篇論文卻給他帶來了一些非議。有一次,在學院的學術沙龍上,教文藝理論的趙老師當著很多人的面說:“有些年輕老師為了評職稱,專挑熱點寫論文,這樣的研究沒有學術價值,純粹是投機取巧。” 雖然趙老師沒有指名道姓,但林舟知道,趙老師說的就是他。還有一些同事私下里議論,說他 “急功近利”“沒有學術操守”。

林舟心里很委屈,他不是不知道熱點研究可能缺乏長遠的學術價值,可他有自己的苦衷。有一次,他在走廊里遇到趙老師,趙老師又旁敲側擊地說:“小林啊,做學術還是要沉下心來,不要只想著走捷徑。” 林舟深吸一口氣,鼓起勇氣說:“趙老師,我知道您說的有道理。可我現在要評職稱,要養家糊口,如果連基本的生存問題都解決不了,怎么沉下心來做長期研究呢?如果您覺得我寫的論文不好,那您可以指出具體的問題,我會虛心接受。但如果只是因為我做的是熱點研究就否定我的努力,我不能認同。” 趙老師沒想到林舟會反駁,愣了一下,然后哼了一聲就走了。

這件事讓林舟明白,在學術圈里,總會有人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對你指手畫腳,但最重要的是堅持自己的選擇。功利性科研不丟人,只要不違背學術道德,不抄襲、不造假,通過自己的努力解決生存問題,就是值得肯定的。后來,林舟又陸續發表了三篇關于新媒體文學研究的核心論文,還順利主持了一個省級課題。在職稱評審時,他的材料得到了評審專家的一致認可,順利評上了副教授。

評上副教授的那天,林舟給自己買了一瓶紅酒,獨自在家喝了起來。他想起自己這段時間的經歷,想起那些非議和質疑,心里百感交集。他知道,自己暫時 “活” 下來了,以后他可以有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去做自己真正喜歡的研究。在學術雨林里,有時候需要暫時放下理想,學會適應環境,才能有機會實現長遠的目標。

五、有底線的任勞任怨:學會對無理要求說 “不”

評上副教授后,林舟在學院里的地位稍微穩定了一些,但新的問題又出現了。學院里的一些老教師開始把各種雜事交給她做,比如幫他們整理教學資料、替他們監考、甚至幫他們寫年終總結。起初,林舟覺得自己是年輕人,多做點事也沒什么,還能和同事們處好關系,所以不管是誰找他幫忙,他都會答應。

可沒想到,他的 “任勞任怨” 卻讓一些人得寸進尺。有一次,教古代漢語的孫老師找到他,讓他幫忙寫一個關于 “古代漢語教學改革” 的申報書,還說這個申報書很緊急,讓他三天內完成。林舟當時正在忙著修改一篇重要的論文,還要準備下周的課程,但他不好意思拒絕,只好答應下來。那段時間,林舟每天只睡三個小時,白天上課、改作業,晚上就熬夜寫申報書。可當他把寫好的申報書交給孫老師時,孫老師只是隨便翻了幾頁,就說:“你這寫的什么啊,一點都不符合要求,我還是自己寫吧。” 林舟看著孫老師把他熬夜寫的申報書扔在一邊,心里又生氣又委屈。

還有一次,學院要舉辦一個學術研討會,系主任李教授讓林舟負責會議的組織工作,包括聯系參會學者、安排住宿、準備會議材料等。本來這些工作已經夠忙了,可王老師又找到他,讓他幫忙給參會的幾位 “大佬” 準備禮物,還特意叮囑要選貴一點的,說是 “為了學院的形象”。林舟算了一下,買禮物需要花兩千多塊錢,可學院并沒有給這筆經費。他找到王老師,說經費的問題不好解決,可王老師卻說:“你先墊上,以后再找學院報銷。” 林舟知道,學院的報銷流程很復雜,這筆錢很可能最后報不下來,但他還是硬著頭皮答應了。

這件事讓林舟意識到,一味的任勞任怨只會讓別人覺得你好欺負,甚至會得寸進尺。他決定改變自己,學會有底線地拒絕別人的無理要求。

沒過多久,孫老師又找到林舟,讓他幫忙批改古代漢語的期末試卷。林舟想起上次寫申報書的事,便笑著說:“孫老師,真不好意思,我這段時間要忙著準備研究生的課程,還要修改論文,實在沒時間幫您批改試卷。您可以找學院的研究生幫忙,他們應該有時間。” 孫老師沒想到林舟會拒絕,臉色一下子沉了下來,說:“不就是讓你改幾份試卷嗎?至于這么推脫嗎?” 林舟依舊笑著說:“孫老師,我真的是沒時間,不是推脫。如果我有時間,肯定會幫您的。” 孫老師哼了一聲,轉身走了。

雖然拒絕了孫老師,但林舟心里還是有些忐忑,怕影響和同事的關系。可沒想到,從那以后,反而很少有人再隨便找他幫忙做雜事了。有一次,張老師私下里跟他說:“小林啊,你早就該這樣了。之前那些人就是看你好說話,才總把雜事推給你。你現在學會拒絕,他們反而會尊重你。” 林舟點點頭,他知道,在學術圈這個復雜的環境里,既要學會與人相處,也要有自己的底線。對于合理的要求,可以盡力去幫忙;但對于那些無理的、超出自己能力范圍的要求,要學會勇敢地說 “不”。只有這樣,才能在保護自己的同時,贏得別人的尊重。

六、與人為善:善良是最珍貴的 “通行證”

雖然在學術圈里經歷了很多挫折和非議,但林舟始終沒有改變自己與人為善的性格。他相信,善良是一種美德,也是在學術雨林里最珍貴的 “通行證”。

在南京大學做訪問學者時,有一個叫李娜的博士生,因為家里出了點事,耽誤了論文的寫作進度,眼看就要延期畢業。李娜每天都很焦慮,經常在組會上偷偷哭。林舟看在眼里,主動找李娜聊天,還把自己寫論文的經驗和技巧分享給她。他幫李娜梳理論文的研究框架,指出她論文中存在的問題,還陪她一起去圖書館查資料。在林舟的幫助下,李娜的論文進度很快就趕了上來,最后順利畢業了。畢業那天,李娜抱著林舟哭著說:“林哥,謝謝你,如果不是你,我真不知道該怎么辦了。”

回到江城大學后,林舟也經常幫助身邊的年輕老師和學生。有一個叫王浩的青年教師,剛入職不久,對課題申報流程不太熟悉,林舟就把自己申報課題的經驗詳細地告訴了他,還幫他修改申報書。王浩的課題最后順利獲批,他特意請林舟吃飯,說:“林老師,您真是個好人,以后有什么需要幫忙的,您盡管開口。”

還有一次,林舟帶的一個本科生想報考南京大學的研究生,可不知道該怎么準備復試。林舟就給周教授發了一封郵件,詢問復試的相關情況,還把本科生的論文發給周教授,請他幫忙指導。周教授很爽快地答應了,還特意給本科生打了電話,告訴她復試需要注意的事項。最后,這個本科生順利考上了南京大學的研究生。開學前,她特意給林舟送了一面錦旗,上面寫著 “良師益友,恩重如山”。

林舟的善良也得到了回報。有一次,他申報國家社科基金項目時,遇到了一個難題 —— 需要一個重要的文獻資料,可他在江城大學的圖書館里找不到。正當他著急的時候,之前幫助過的李娜給他發了一封郵件,說她在南京大學的圖書館里找到了這份資料,已經掃描好發給了他。林舟收到資料后,心里特別感動。他知道,自己當初的一個小小善舉,如今卻幫了自己一個大忙。

還有一次,林舟在評教授職稱時,因為一個評審專家對他的研究方向不太了解,提出了一些質疑。正當他擔心評審結果時,北京師范大學的劉教授主動給評審專家打了電話,介紹了林舟的研究成果和學術潛力。最后,林舟順利評上了教授。后來他才知道,劉教授之所以會幫他,是因為之前劉教授來江城大學做講座時,林舟幫他安排了住宿和行程,還主動幫他整理了講座的錄音和筆記。劉教授說:“林舟是個踏實、善良的年輕人,他的努力和才華值得肯定,我只是幫他說句公道話而已。”

如今的林舟,已經從一個迷茫的學術孤兒,成長為一名在業內小有名氣的學者。他不僅發表了幾十篇核心期刊論文,主持了多個國家級和省部級課題,還培養了一批優秀的研究生。每當有人問他在學術圈里取得成功的秘訣時,他都會笑著說:“其實沒什么秘訣,就是學會了適應學術雨林的法則,既要努力拼搏,也要保持善良。在學術圈里,人脈和資源很重要,但最珍貴的還是人與人之間的真誠和善良。”

窗外的梧桐葉又綠了,林舟站在辦公室的窗前,看著樓下匆匆走過的學生,心里充滿了感慨。他知道,自己在學術雨林里的探索之路還沒有結束,未來還會遇到更多的挑戰和機遇。但他相信,只要堅持自己的原則,保持善良和努力,就一定能在這片雨林里走出一條屬于自己的道路,也能幫助更多像他一樣的學術孤兒,在這片雨林里找到屬于自己的生存之道。

目錄
設置
設置
閱讀主題
字體風格
雅黑 宋體 楷書 卡通
字體風格
適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設置
恢復默認
手機
手機閱讀
掃碼獲取鏈接,使用瀏覽器打開
書架同步,隨時隨地,手機閱讀
收藏
換源
聽書
聽書
發聲
男聲 女生 逍遙 軟萌
語速
適中 超快
音量
適中
開始播放
推薦
反饋
章節報錯
當前章節
報錯內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錯誤舉報
全局友情鏈接
主站蜘蛛池模板: 成人麻豆日韩在无码视频| 国产乱子伦在线观看| 日韩欧美在线播放| 韩国黄色片在线观看| 久久久一区二区三区| 午夜爽爽试看5分钟| 国语做受对白xxxxx在线| 欧美三级在线播放| 被猛男cao尿了| wwwav在线| 亚洲中文字幕久久精品无码2021| 国产强伦姧在线观看无码| 成人免费在线视频| 欧美精品偷自拍另类在线观看 | 校花被扒开尿口折磨憋尿| 骚虎影院在线观看| 国产丰满麻豆videossexhd| 香瓜七兄弟第二季| 久久久久久夜精品精品免费啦| 国产成人午夜福利在线播放| 成人区人妻精品一区二区不卡 | AAA级久久久精品无码片| 亚洲欧美日韩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久久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成人午夜又粗又硬有大| 欧美成人看片一区二区三区尤物| 青青草成人影院| 97精品伊人久久久大香线蕉 | 国产无套护士丝袜在线观看| 婷婷国产偷v国产偷v亚洲| 欧美40老熟妇| 特黄特黄一级高清免费大片| 黄页网址免费大全观看| 99re这里有免费视频精品| 久久亚洲欧美国产精品| 亚洲女人初试黑人巨高清| 又黄又爽的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在线精品一区二区在线看| 天天做天天摸天天爽天天爱| 日本夜爽爽一区二区三区| 欧美巨大bbbb动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