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
太陽今兒個是打西邊出來了?
百官見蔡邕出列,眼中露出意外之色。
司徒,掌教化。
說白了就是教育部長。
教化之事,朝廷早就有了一套固定的流程。
司徒府若是有什么事,基本都可以自行處置。
蔡老頭今天竟然有本奏了?
百官的好奇心瞬間被勾了起來。
“要不找個時間和姑父說說,讓他給我招納幾個美人......”
劉協(xié)心中還在想著添老婆的事。
張讓見狀連忙提醒。
“陛下,蔡司徒有本奏。”
“哦。”
劉協(xié)回過神來。
“準奏。”
蔡邕拿出奏表打開。
“夫社稷之法......”
一篇辭藻華麗的奏表念完,百官大致明白了是什么意思。
面露驚愕者有之,若有所思者有之。
翻譯一下,就是蔡邕認為,當今天下大亂,百姓罹難,斷宗絕嗣者不計其數(shù)。
尤其是司隸地區(qū),先有董卓,后有李傕,百姓十去五六。
在這種情況下,幸存的百姓想要延續(xù)自家兄弟的宗廟祭祀,光靠過繼嗣子的話,十分艱難。
畢竟百姓不能納妾,只一個妻,生不了幾個孩子。
就算生的多,也不一定能保證兒子的數(shù)量足夠。
如此一來,許多百姓將就此絕嗣。
但是朝廷又不能允許百姓納妾。
因為這是貴族階級的標志。
能納妾的,至少也得是士人階級。
若讓百姓納妾,士庶不分,那就全亂套了。
有鑒于此,蔡邕提議,朝廷可以臨時修改一下禮法,允許民間百姓兼祧兩房,延續(xù)香火。
接著他又解釋了一下兼祧的概念。
是兩房各有一名正妻,不是一房兩妻,更不是納妾,不會動搖到大漢禮法的階級劃分。
蔡邕的奏表,在朝堂上掀起了軒然大波。
兼祧兩房,一個人娶兩個正妻?
這......
亙古未見,聞所未聞啊!
不少官員立刻跳了出來,表示反對。
自古以來,諸侯無二妻。
若推行此法,家中有兩位正妻,天下豈不是全亂套了?
“蔡司徒,此事若是推行,天下必定大亂!
“百姓娶二妻,那士人要娶幾妻?大夫、公卿要娶幾妻?”
“我大漢現(xiàn)行之禮法,就是由司徒親自擬定的。”
“司徒應當知曉其中厲害才是,何以出此亂國之言?”
蔡邕老臉一紅,瞥了張新一眼。
這狗東西......
沒辦法,為了自家女兒的清白,為了自己的名聲,為了......
孫子!
豁出去了!
“不是二妻,是兩房各有一妻!”
蔡邕咬牙,再次強調道:“諸位公卿家中姬妾成群,自然無需擔憂香火傳承,哪怕無子,也能從族中過繼。”
“可百姓呢?”
“諸公難道忍心眼睜睜的看著大批百姓宗廟斷絕么?”
“此法只是暫時推行而已,待天下安定,海晏河清之際,再行廢除即可。”
“再者說了,兼祧也不是什么人都能兼祧的,需得是父親、叔伯、兄弟盡皆亡故,家中再無其他男丁之人,才能兼祧!”
“何來亂國之說?”
正如張新所料,以天下大亂,百姓絕嗣為由,臨時推行兼祧,百官不會全員反對。
有反對的,自然也有一些官員贊成。
“蔡司徒所言有理!”
贊成派的官員開始說話。
“百姓罹難,宗廟斷絕,朝廷推行兼祧之法,為百姓延續(xù)宗嗣,實乃善政啊!”
“兩位正妻,一承己嗣,一承叔伯嗣,涇渭分明,何來亂國之說?”
兩派人開始爭論起來。
一派恪守禮法,認為這會動搖大漢的統(tǒng)治基礎。
另一派覺得,漢室現(xiàn)在都這逼樣了,搞點善政,收買一下民心,挺好的。
況且兼祧又不是沒有限制,需得叔伯兄弟盡亡。
你們這些士族公卿,有哪個是全家死光的?
在這里擔憂個什么勁兒哦!
“大將軍。”
淳于嘉挪著小碎步來到張新身邊,低聲詢問。
“你怎么看?”
“我覺得如此善政,甚好。”
蔡邕提出修改禮法,就是為了讓張新娶老婆。
他當然不會反對。
“司空。”
張新反問,“你以為呢?”
“這......”
淳于嘉有些猶豫,“兼祧兩房,沒有先例啊!”
得。
看樣子,淳于嘉是屬于反對派的。
“司空。”
張新心中思索了一番,“你有沒有想過,大亂過后,民間女子的數(shù)量,是會比男子多的。”
“哦?”
淳于嘉心中一動。
確實。
戰(zhàn)亂來臨,首當其沖的,自然是士卒戰(zhàn)死。
士卒,都是男子。
戰(zhàn)后,兵痞擄掠,盜匪猖獗,通常也都是殺男留女。
“這些女子失了丈夫,大多只能委身大戶為婢。”
張新繼續(xù)說道:“一個婢女,通常沒有什么生育的機會。”
“如今關中凋敝,人口銳減,與其讓這些女子去做大戶人家的婢女,不如讓百姓多娶一妻。”
“如此,還能多生一些孩子,有利人口恢復啊......”
淳于嘉聞言,心中開始出現(xiàn)動搖。
對于一個國家來說,人口問題,永遠都是重中之重。
特別是在醫(yī)療條件不發(fā)達,嬰兒夭折率極高的古代。
想要增加人口,只有一個辦法。
生。
多生幾個,總能活下來一些。
目前關中的人口確實很少,只有三十萬出頭一點,根本養(yǎng)不起朝廷這個龐然大物。
想要快速增加人口,兼祧之法確實不錯。
既解決了百姓的宗嗣問題,也能將那些本該為婢的女子的生育力釋放出來。
“如此說來,兼祧之法確實不失為一條善政。”
淳于嘉仔細的想了想,開始表示贊同。
一來,兼祧有限制,不是隨便一個人都有資格兼祧的。
二來,可以快速恢復人口。
三來,這只是個臨時之法,將來是會廢除的。
張新見搞定了淳于嘉,心中松了口氣,微微一笑。
此時百官也吵的差不多了,開始將目光轉向張新、淳于嘉、朱儁等人。
張新不再猶豫,開始為老登站臺。
“陛下,司徒之言乃是善政,臣附議!”
說著,張新又講了一下人口問題。
淳于嘉跟著說道:“臣也附議。”
朱儁本來也是不同意的,但兩個錄尚書事的大臣都同意了,他反對也沒用,只能附議。
“那就依司徒之言。”
劉協(xié)見三位輔政大臣達成一致,也不管其他官員的意見,小手一揮。
“還請司徒盡快擬定兼祧之法,頒行天下!”
(明兒請假一天)